半夜的时候一姐妹儿跟我哭诉失恋了,从相识、相知、相恋到失望、迷茫、不堪重负的分手,事无巨细的絮絮叨叨,总结起来就是意难平,我却听的两眼皮打架。
想起大学时代无意中在《贤愚经》中看到的一个故事。
大致是,十六岁的少女爱上了暂住其家的小沙弥。少女想要追求他,故意在其面前做出摇曳的媚态,沙弥想,她是犯了疯病吗?
于是少女跪下来,说请做我的丈夫吧,我愿意听你的话。
沙弥断然拒绝,可此人神色痴狂,如果跑到街上,是说不清的。于是他假装同意,将狂喜的少女骗出屋外,用一把剃刀自刎了。
少女打开门发现沙弥的尸体,一下悲吁泣泪、迷闷断绝,于是自搣头发,分裂面目,宛转灰土之中。
这么多年我还记得的那句话,是临死前,沙弥心想:我有何罪,遇此孽缘。
当时“哈哈哈”了事,现下想起来却不禁一颤。
成人世界里,正因为所谓的“成年人不做选择题”,所以才想什么都要。
大家要的爱情,是那种得能被足够大的容器承放的分量,是所有故事里的好运都能够在现实里实现。谁都想要被爱的多一点,可谁都没办法称重自己付出的那一份。
为什么会“不合适”?是彼此没达到对方的心理预期。
或许一开始是有吸引的,谁都以为ta是完美契合,被“侥幸”冲昏了头。等到发现在你身上发掘的、收获的,不足够填补心里欲望的那个缺口,遗憾和不甘叫嚣着冲出胸膛,只能怪一句“不合适”。
其实只是保留得太多,留了太多“成年人的体面”。
其实都知道对方缺失了少年人的精气神,所以一开始就不要贪求太多。
如果你只要爱,那就踏踏实实地去寻觅“爱”,那些外部条件,所谓的家世、能力、前景,或是最基本的身高外貌,都抛开在一边,就凭心动,就靠你我一霎那的对上眼。
如果想要的还有未来,还有现实的“保护圈”,那么就付出相应的努力,和看上去足够的情感“割舍”。
不要想那些不甘心,不要幻想故事里他人的十全十美,谁的故事一开始,都不是由自己编写。
我觉得一个姑娘也好,一个男人也罢,真有底气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可以不再从旁人身上寻找答案。
不再因为受众去选择一种风格,而是你知道你的选择本身让你足够轻盈。
不在一段恋爱中苦苦追寻“他为什么这么对我”,而是“我值得被这么对待。”
不在做砸了一件事后第一时间向旁人投去求助的目光,而是自己向自己伸出援助之手。
石勇说的心理强大训练必须谨记的方法是——不要让对方的任何信息掠起自己的心理反应。
那么同样的,你所期待的对方的答案就变成了一项可有可无的信息。
我很早就发现,等待他人给出答案不是意味着你多么好说话,多么温柔解意。而是那一天你突然偷懒了,你觉得根据他人的答案做出自我调整好像很轻松。
但是这种轻松压榨的是后来漫长的生命中所有有关于“我”的话语权。
你觉得自己不够美,是因为他们觉得你不够美。
你觉得自己不够努力,是他们说你不够努力。于是四方城墙步步坍塌,轻薄得好像一张纸片。
可你本该是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他们去哪啦?
- END -
*作者:一走肉,段位很高的心理咨询师,亦是没有心机的小可爱,喜欢嘚瑟和装文艺,喜欢就关注,四肢列队拥抱欢迎你,公众号:宁亭说 微信号:ndxj521,添加请备注姓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