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到一首美丽的诗:当你看见别人的行为的时候,你并没有真正看见他;当你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意图时,你开始去看他;当你看到他意图背后的情绪和感受,是你才真正看见了它。
诗里所讲的真正的看见,正是我们觉知对话在练习的一种能力——看见他人的内心。
最近,我决定将这种能力应用到我的家庭中,特别是对我的孩子。哥哥即将面临期末考试,我决定让他留在家里复习。这个决定做得很自然,老师和哥哥都同意了。然而,两天的实践下来,进展并不大。我们还在磨合中,但我感到欣慰的是,至少孩子得到了充分的休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之间存在着一些意见不一致的地方。孩子还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而我总是希望他能够做好自己的事情。这让我开始反思,我需要换一种思路,去激发他内在的驱动力。我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安全感、成就感、自主感和价值感。
今天,我在安全感和自主感方面做得比较好。我带着觉知,比平时更少地去指责他,而是换一种方式去沟通。孩子今天做了三个卷子,他说感到很充实。我不太清楚他具体指的是什么,但我认为,他能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在家里比在学校更有收获。
在自主感方面,我主动让他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拆快递、盛饭,和老师沟通试卷的事,还有让他自己去打印试卷。我发现,他今天的情绪状态比平时要稳定,抵触情绪也少了一些。
我知道,这是一个慢慢来的过程。我已经开始了我的“看见之旅”行动计划,我希望用这首诗作为我觉知的目标,时刻带着这样的角色去看见孩子。我相信,当我看见他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时,他也会真正感受到我的理解和关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