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唐朝诗人张继的诗,这首诗令张继名垂千古,万年流芳。初读此诗,一股哀怨孤愁的感觉;再细品读,总有股悲怨离合,儿女情长。有人说该诗写于作者进京赶考落榜回家途中,有人说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是诗人南下江南,漂泊于吴中一带的淮河岸边时所做。我的观点是后者,因为诗人的祖籍在湖北襄阳,落榜回家如何也绕不到苏州(唐时都城在西安,即使在陪都洛阳进行殿试,诗人也不会路过苏州)。提起古代的秦淮河,它总和风花雪月,情恨愁肠联系在一起。该诗最后一句给人遐想,究竟是钟声传到客船上还是“人”来到客船?若是钟声传到了客船,说明诗人心里憧憬着一位靓丽佳人,怀念着一段柔肠缠绵的痴情故事;若是“人”(应该是诗人本人)来到船上,说明诗人情愁悲悯中牵挂着一位“红颜”。无论怎样考虑,诗人都是为情愁牵挂,挥不去的忧怨总缠绵伴随着诗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