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抚养27

心理抚养27

作者: 井蛙看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3-06-08 05:40 被阅读0次
            心理彰显人之灵魂之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遗传和环境,是心理现象发生与发展的“父系”和“母系”。人格的形成,既有由遗传和生理背景决定的先天要素,也有由抚养和环境背景决定的后天要素。人格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比如,具有危险人格的人一旦开始犯罪,以后无须明显的外部刺激诱发,就会主动寻找犯罪机会来满足自己的需要。人格的稳定性使他们的犯罪方式趋于重复,犯罪成为他们的一种需要或生存方式。
            根据人格形成的不同背景,我把危险人格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先天禀赋为主的危险人格,即反社会人格;另一类是以后天养成为主的危险人格,包括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两种。
            反社会人格是一种早年就开始表现的人格障碍,一般10岁前就有很多行为问题了。这种人经常无视和侵犯他人的权益,走到哪儿都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恐惧和危害。他们从小就没来由地坏,频繁出现不良行为,如好斗、说谎、偷窃、虐待动物、毁坏物品、破坏规则、没有责任感等。
            反社会人格最大的特点是无情无义。这种人天生冷酷无情,无法通过后天养育赋予他们情感。这种人是喂不熟的白眼狼,你对他们再好也没用,他们不会记得你的恩情,被称为“道德白痴”。这种人就像蛇一样,你看见蛇冻僵了,好心把它捂在怀里,可它一暖和过来就先咬你一口。
            反社会人格往往与遗传有关,看不出与后天环境有多大关系。就像王某某说的:“从小我爸就说,你怎么那么坏,跟谁学的?周围没有坏人,我心里也一直觉得挺奇怪的。我说也没人教我,确实没人教我。”所以,这种人就像意大利犯罪学家龙勃罗梭所说的“天生犯罪人”。
            与反社会人格不同,其他人格类型大多与早年的养育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这正是我强调“心理抚养”的重要原因。比如,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就与家庭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前者往往缘于匮乏性抚养,而后者往往缘于溺爱性抚养。
            所谓“匮乏性抚养”,主要是指没有情感与关爱的抚养。有些父母生而不养,使孩子过早处于自生自灭的境地。当弱小的孩子不得不挣扎着自求生存时,往往会不择手段,渐渐走上违法的道路,甚至一生与犯罪为伍。
            在研究很多人格不健全的个案后,我对人格与心理养育的关系看得更明白了。当我们了解人格是怎么形成的,就可以从养育做起。我们要有意照着内心那个“理想的人格”,即我们希望遇到的、希望相伴一生的、希望与之共事的那类人,去用心养育孩子。

            从本篇内容可以看出,犯罪人格和缺陷人格是可以通过好的养育方式和恰当的生活环境避开的。为了给到孩子好的养育,为人父母者首先要努力成为最好的自己,增加优质养育的能力。

            至于以先天禀赋为主的危险人格,即反社会人格,虽然暂时没有有效的纠正方法,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个体与社会的有效配合避免或弱化其带来的伤害。当然,这类人也需要我们高度重视与防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抚养2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ms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