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醇贤亲王
我们先从一幅图开始:
通过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光绪帝,宣统帝这一系列的清朝末代皇帝都与一个人有着莫大的联系——醇贤亲王。(大家不要根据图片产生误解,本书纯属原创,图片为其他书上的资料。)
清朝爱新觉罗氏受王爵的人真不少,醇贤亲王之所以能“流芳百世”(这里加括号是因为百姓对他的印象确实不怎么地。),一大原因是由于他的地位。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这位亲王的资历亮出来能吓死人,具体摆出来这么几条,列成一个表格,和各位开开眼界:
民族:满族
中文名:爱新觉罗·奕譞。
职业:王爷
家族:(注意这里)道光帝的第七子,咸丰帝的兄弟,光绪帝的父亲,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祖父。(光这几点就能吃人了。)还有这位大王爷的大福晋可是西太后慈禧的妹妹,这王爷可谓炙手可热,权倾一时。
主要事件:讨好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把北洋舰队的兄弟们给卖了。这是后话。
性格:冷静,谨慎,不张扬。简单一句话,低调。
下面附上这位王爷的图:
《清末哪些事儿》第一章 醇贤亲王第一代醇亲王奕譞(这位王爷从图片上看还挺慈祥。)
这位醇王的府邸很多,在北京占过三处地方。第一个府邸坐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是十九岁的醇贤亲王结婚后被赐的府邸。后来这个府里出了个皇帝,就是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所以这个王府不能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根据雍正爷的规定,这儿是“皇帝发祥地”,又称“潜龙邸”,按照老规矩,这样的地方必须升级成宫殿或者是空闲起来。问题来了,要是两个地方都不想要怎么办呢?雍正爷给你想好了,修成寺庙。于是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后人称为北府。
后来醇王府又搬了家,这时醇王由
他的儿子载沣接任,这时载沣的儿子溥仪做了皇帝,载沣做了监国摄政政王,醇王府更需要搬家了,因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又为醇王建造了一个全新的府邸,这是后话。
醇王府之所以能出两个皇帝,与西太后对醇贤亲王的信任极有关系。二十一岁的醇亲王便有一波头衔,比如: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管理火枪营事务,管理神机营事务等等。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如此风风火火,令人惊叹,不过这么多职务并不是奋斗来的。醇亲王搭上了一个好亲戚,他的妻子是慈禧的亲妹妹。这种皇亲国戚而且又听话的王爷自然符合慈禧的胃口。不过,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曾年纪轻轻捉拿肃顺,拿肃顺是他事业的起点。
图为肃顺:
《清末哪些事儿》第一章 醇贤亲王
这里我们需要做特别说明,肃顺不是什么乱臣贼子,而是咸丰帝临走前的八位顾命大臣之一。咸丰帝临走前,召集了八位顾命王或大臣,分别是:怡亲王,郑亲王,大学士协办户部尚”书肃顺老兄,还有景寿,穆荫等等五个军机大臣。为什么要除掉肃顺,这里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1.肃顺结党.肃顺作为顾命大臣,太专权,太跋扈,积怨甚多,仇人甚多。顾命王大臣中端华是肃顺的异母兄,载垣和端华亲如兄弟,除景寿一人外,其他七人都是一党。如此,皇上看不顺眼,想除。(西太后看不顺眼)。
2.顾命王大臣的局限性.顾命王大臣我们知道的,地位太高,权利太大,人人羡慕嫉妒恨,然后和新主的主意不一样,新主一羽翼丰满就想除你。而顾命王大臣又往往骄傲自大,被抓住把柄就惨了。
3.肃顺重用汉人.这在清朝是不得了的事。还记得顺治皇帝重用汉人,还因此发了个《罪已诏》,你个肃顺又不是皇帝,重用汉人自然遭满清贵族的猜疑。我们的两江总督,湘军创始人曾国藩就是他一手提拔的。
4.肃顺反对太后垂帘听政,说本朝无此先例,慈安太后没觉得怎么,慈禧太后心里却买下了仇恨的种子。正所谓惹谁不能惹慈禧,肃顺这下完了。
总之,大家看肃顺不太顺眼,那么肃顺也就不长远了。
慈禧像当时争取咸丰帝的宠爱一样,既有了欲望,就是不达目的不肯罢休的。慈安太后不是一个政治老手,虽然她大权在握,但却不懂得怎样操控群臣,慈禧正好相反。她想方设法与恭亲王取得联系,哄得慈安太后以为那群顾命王大臣都是乱臣贼子,取得了慈安太后的信任。恭亲王素来与咸丰帝和肃顺不和,于是叔嫂合谋,把八个顾命王大臣一锅端了。太后们回到北京,封恭亲王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无一幸免于难。两个亲王被赐予自尽,肃顺被砍了头,其余充军监禁,惨不忍睹,这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图为肃顺被斩于菜市场:
《清末哪些事儿》第一章 醇贤亲王就刑时,道旁观者争掷瓦砾,都人人称快。其实我觉得肃顺人并不坏,一方面他重用贤臣干吏,虽然他结党营私,但他总算对国家有巨大贡献。他不屈于受洋人欺辱,提拔曾国藩,左宗棠等一系列贤臣,也算是当代有识之士。为他默哀一分钟。
而醇王在这场政变中坚定地站在了慈禧这一边。(醇亲王不傻)当醇王护送先皇梓宫到一处名叫半壁店的地方时,把肃顺给抓了。
慈禧随即赏他亲王职世袭罔替,于是有了先前的那么一大堆头衔。不过醇贤亲王并不张扬,低调办事,还不断讨好慈禧。这么一来老太太一高兴,醇贤亲王便位极人臣,权倾一时,这为后面的清末历史进行了铺垫。
下一章我们开始从醇贤亲王的兄弟的儿子同治帝说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