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只知道建水陶器的我而言,建水的历史是完全陌生的。来到建水,趁着夕阳西下的功夫,,扫二维码,急冲冲的进了朱家花园,至于这是个什么地方,我完全不知道。
可能是写手账养成的习惯吧,不管走哪里,有门票,宣传单,反正能用到手账里的素材,我都会收集。来到具有历史文化悠久的建水,收集手账成了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正因为我对门票及景区介绍的收集,让我能边走边对朱家花园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朱家花园是清末年间,当地乡绅朱渭兄弟所建的家宅和宗祠。可能网络小说看多了,一直以为宗祠不会修在家宅里,应该是在外面另找地修建,看来这是一个误解。
朱家花园主体建筑呈“纵四横三”布局,为建水典型的“三间六耳三间厅附后山耳、一大天井附四小天井”并列联排组合式民居建筑群。一看这么复杂的内容,就知道房间不少。
LOG进入具有民居特色的大门,一侧为服务中心,疫情期间,需要扫码,另一侧只有一块牌子,上面是朱家花园讲解的二维码,可以边听讲解边浏览。我手中拍照设备太多,再也腾不出手来拿手机听讲解了,只能先拍张二维码,准备空闲时好好听一下。(至今也没听过)
继续往前,窄窄的巷子穿过一拱形门(后来知道这叫:垂花大门),门两旁长长的墙不知延到花园的何处。太多人在此处拍照留念,我们实在挤不上,我只能给何姐拍张穿过拱门的背影。
窄窄的巷子并不长,毕竟是家宅。巷子的右边应该是所谓的“耳房”,另外一边是一个花厅,巷子继续往前延伸,成了过道。从花厅就可以看见后花园,与花厅并排的是中将第。我们只觉得从花厅一眼望去,视野比较开阔,好像有许多鲜花正在盛开,于是我们选择穿过花厅,去外面看看。
花厅比我们现在生活的地方大多了,很开阔,视线一览无余,除了还原当时的生活场景,并没有太多的东西。门口的小摊,撑着大大的、红色的伞,看着超级碍眼,所以没做停留,直接来到了后花园。
对不熟悉朱家花园历史,且不懂建筑的我而言,只能为了拍照而拍照,看哪里光影漂亮镜头就往哪转。
独居亭惠励湖、明滟舫、独居亭、揽月亭,后花园是楼台水榭,应有尽有。太羡慕古代人了,能住这么大的房子,还有这么漂亮的景。现实中的我们,能有一幢几十平的房子已经很不错了,哪能和占地二万多平米的朱家花园比啊。
紫藤园顺着步道乱转,一会的功夫就把自己给转晕了,只要没走过的,都走进去看看,至于走了哪些,看了哪些已经不重要了。
水上戏台、宗祠、内宅院、水井堂、菊苑、兰庭、紫藤园、竹园,地图上有的,我们都逛了遍。看云上不停的拍廊住下的石墩,我也跟着拍了不少,只看上面形态各异,并不懂倒底代表着什么,只是想着回家处理照片时,可以多一个元素,多一个素材。
走马观花似的游完了朱家花园重要的点,不得不赞叹古人的智慧。一处家宅,其空间景观层次丰富,且变化无穷,整组建筑陡脊飞檐,形态各异,形成了“迷宫式”的建筑群。我不知别人如何,我反正是找不到方向,瞎转了。
游览完,只有一个想法:古人真是太有钱了,太有才了,太羡慕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