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去年八月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彼时,日子和现在一样,每天悻悻的忙碌的开始,然后太阳落了,又升起来,日子重复的让你不觉讶然自己怎么还可以忍受,那些幼时的旅行的梦想一下子都在在别人的世界里实现了,自己变成旁观者。
都是无奈的选择,如果,那也算选择,或许应该算,是自己挣扎着奋斗来的,有的人就说,跪着也要走完,佩服的五体投地,有这勇气的,却最终选择了跪着走。身体不自由是精神自由的本钱,说这话,有着无病呻吟的做作,没有人用枪指着你,可偏偏觉得有且分明被顶在了腰间,然后脑子就极速的转,思想如同衣服在老式洗衣机的滚筒里脱水,然后又想存在着终极的自由,不是虚构的乌托邦。我反任何乌托邦,是基于对人性本恶的觉悟,所以后来,都小心的警惕的观摩这个世界,这个世界,看的不是很清楚,不知是本来就不清楚,还是故意婆娑,但好在自己有基本的价值趋向,这点还要感谢老天和曾经教过我的各位老师,使我不固执的以为指鹿为马是错,指鹿为鹿就是对。
我看到一句话,说终极的怀疑者应该保持沉默,想了想,果然,每一句话从口中说出来,就该被怀疑,这种好奇心让人类发展,这句话是某位科学家说的,当然,你也可以怀疑这句话本身,那么,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是因为动机,是我愿意理解世界的方法,如果借助几本书就能够提高这个能力,我想,这是,理解这个世界的捷径。所以,看书的出发点就这样被自己找了出来,数十年来,终于有了个自己不认为冠冕堂皇但看起来很冠冕堂皇的理由支撑自己去看书。
我有时想,人生短暂,也是看书的动力,除非你不想了解一下你身边的世界,但我觉得,所有人在老去时都会后悔几件事,但这几件事里如果恰巧有“我还没看过某某书”,岂不是可悲,时间如果怎么过都是浪费的话,看书是一个较为节约的事,因为有的人是一本书,有的书是一个人。
小时候,以为课本才是书本,长大后才明白这里有一个“坑”——课本只是书本的一种。
这里边,又夹杂着对世界的理解。我很喜欢富兰克林的一句话——听到的不要相信,看到的只信一半。没有这样的怀疑,是有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可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