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走十三陵 01:探访景陵龙王庙

行走十三陵 01:探访景陵龙王庙

作者: 渭北春树_Joshua | 来源:发表于2021-08-26 15:51 被阅读0次

    因为对河流与人类、民俗文化的兴趣,所以常常关注龙王庙/禹王宫/杨泗庙/川主寺/铁锚寺这类民间水系神祇小庙。

    十三陵是东沙河的源区,山环水绕,峪口众多。祖山龙脉清晰,左龙右虎,水口交汇蜿蜒,是块风水宝地。这块区域的河流关系从温榆河上溯大致是:温榆河—沙河水库(南北沙河汇合处)—北沙河(温榆河北源)—东沙河(北沙河支流)—白浮泉(东沙河历史水源地,通惠河北起点)—昌平滨水公园(东沙河古道,泄洪道)—十三陵水库—东沙河源区(十三陵区域)。见图:


    北京昌平水系图.jpeg

    景陵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陵寝,景陵村现存明清文物遗存主要有龙王庙和神宫监的监门。十三陵的每个陵都有监、园、卫等名称,监叫神宫监,是太监们住的地方,专门管理陵宫祭祀等事务,所以都建筑在陵宫附近,后来形成村落。

    暑假期间有几次十三陵探访。2021年8月24日骑车去看龙王庙。进景陵村时,村口的防疫志愿者问我进村找谁?我说想看看龙王庙。她说龙王庙不开放。我说没关系从外面看看也行。她便让我扫码放行了。说话挺和气的,不过咱也符合防疫政策,绿码,作为昌平居民了解昌平文史遗存,构建文化自信,也属于需要支持的行为吧。

    景陵是十三陵中最狭小的陵墓,呈长条状。除了宣宗力主节俭之外,也和景陵选址堂局有限有关。借用豆瓣网友“北庭小白杨”的图片可以看看:见图。景陵龙虎两砂不对称,龙砂偏斜短高,紧逼穴左,所以景陵的格局没法做大。


    景陵风水图.jpg

    景陵前老君堂流水和十三陵河形成陵前合水格局,估计过去山谷逼狭,常有水患,所以有此龙王庙。

    龙王庙大门紧闭,门口有昌平区文保碑(2005年立),还有昌平区文物普查的牌子(2013年)。看一些网友早年的探访文章,当时的龙王庙已经破败不堪,已露天光,有倾圮的危险。现在已经修缮一新了,正殿三间,坐北向南,卷棚硬山顶,前出檐。据说殿内有黑白壁画,可惜进不去没法看到。庭院漫砖铺地,青苔荫绿,鲜亮可爱。院内门旁一棵老槐树,枝繁叶茂。见图3,4,5


    院落(景陵龙王庙).jpeg 景陵龙王庙门.jpeg 昌平文物普查牌(景陵龙王庙).jpeg 昌平文物碑(景陵龙王庙).jpeg

    当时就回想起了19年永定河游学时到访的三家店古刹龙王庙,院内也是一株郁郁葱葱的古槐遮天蔽日。(感谢当时三家店村里的高师傅为我们开门让我们参观,还送水给我们喝。当时看到了四海龙王和永定河神安流广惠),见图6,7


    槐树是豆科植物哦.jpeg

    当年四年级乡土地理游学时的照片:

    门头沟三家店古刹龙王庙前 2019.06.10 在古刹龙王庙画画和记录的孩子 2019.06.10

    说到这里,顺便想感谢这些年游学过程中关照过我们的好心人,当时三家店里照顾关帝庙和铁锚寺的王老师不仅带我们开放参观,还送孩子们吃的果子。琉璃渠村史馆当时也还未正式开放,但金华馆长还是热情接待了我们,看故宫鸱尾构件,还有琉璃工艺的非遗传承人赵长安老师带我们参观和介绍琉璃烧制,……

    琉璃渠村史馆金华馆长给孩子们介绍鸱尾 2019.06.11.jpg 琉璃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赵长安给孩子介绍琉璃照壁 2019.06.11.jpg

    其实民俗是活化的历史,这些乡间庙宇建筑保存了我们乡土民间的历史与文化,参访这些地点与宗/教/信/仰无关,而是一种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剥离了这些民间乡土的东西,我们很难构建起对吾土吾民和乡土文化的完备认知,以及健全的文化理解力。但从我这些年的文化探访经历来看,对于这些文保价值不大的遗存,特别是庙观庵堂,似乎都是有意无意的“降级安排,控制使用”,修缮而不开放,乡土的东西却与普通民众隔绝开,丧失了最接地气的文化生命力。

    景陵监的保存就远远不如德陵监完整了,存两道监门,梁上的彩绘褪色斑驳,很有历史感。村里人就坐在旁边休憩聊天带孩子,文物虽然显得破败陈旧,但还是和村民生活在一起,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和生命力。

    景陵监头道门.jpeg 景陵监头道门背侧.jpeg 景陵监二道门门簪.jpeg 景陵监二道门.jpeg 斑驳的景陵监门额枋彩绘.jpg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走十三陵 01:探访景陵龙王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wru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