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本是一个骄傲的人,在老家的时候,因会修表、修电视机颇受大家的尊敬,远近也算小有名气。可如今到了大城市举目无亲一切都得重头再来,巨大的落差让父亲在思想上有点转不过弯来加之找工作时又四处碰壁,初到城市不久便萌生了退意。
母亲好不容易才说服父亲到城里打工,不想因父亲的退出而半途而废,不得已把自己的工作让给了父亲。
不得不说父亲的适应性极强,又有不错的文化底子,也有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不久后慢慢地习惯城里的生活。工作上也做得有声有色。
那时的父亲也就二十来岁年富力强,工作上能吃苦,生活中更是勤俭节约。
在城市慢慢站稳脚的父亲再也没有想过回老家了,他感叹为什么没有早一点来到城市,眼见城里到处都是挣钱的机会,他恨不得能有三头六臂,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挣钱。
那时候城里流行坐人力三轮车,父亲和母亲一合计也买了一台。自此父亲除了上班外便是骑着三轮车到处拉客。每每说到这段往事父亲总是非常自豪。他会告诉你他仅仅花了12天就让一个崭新的三轮车回本了。在这12天里,他吃苦耐劳,饮食上更是稀饭配萝卜干。这应该是父亲那时候做过的最伟大的一件事情吧。让他充满了成就感,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后来城市慢慢规范了起来,人力三轮车也退出了舞台。在此期间父亲也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工作。由于父亲头脑灵活有文化,工作上吃苦耐劳很快便受到了老板的赏识给父亲涨了工资,又给父亲租了房子,日子是过的越来越好。
父亲和母亲一商议最终决定将我从老家接到城里上学。
那年的九月在缴了外地学生借读费后我顺利的在城市的学校报了名成了一名二年级的学生,父亲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习,“知识能改变命运”这是父亲对我最爱说的一句话。
父亲在所处的行业里面逐渐混出了名声,很多人都想找他合作,希望父亲能卖他们的产品,更有甚者愿意出钱资助父亲开公司。当时的父亲如众星捧月般,却又左右为难,一边是有知遇之恩的现任老板,一边是外界的种种诱惑。
我记得那几日父亲很是纠结。居然破天荒的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出席的人员有父亲母亲和我总计三人。会上父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大概就是说现在的老板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对我们一家也是非常好 而父亲作为打工者,不用承担过多的风险收入虽不多却是细水长流。而另一边则是别人出资让父亲做老板,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是颗粒无收,不过一旦成事收入颇丰。
对于如何选择我和母亲其实也插不上话,父亲开这个会议之前心中其实早已有了答案就是选择前者,我在想如果我和母亲执意要父亲当老板,他铁定也会找出一万个理由告诉我们还是选打工者好。其实我和母亲能想得到父亲的选择,他做事谨小慎微,又安于现状,开家庭会议大致也就是让我们母子俩支持他的想法罢了。
若干年后,父亲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有了些许后悔,在我成年后曾有一次和父亲探讨过此事,父亲坦言那时选择确有不妥,一方面是因为穷怕了,接受不了失败后带来的打击 ,所以一心求稳。另一方面是父亲虽身为打工者,但所掌控的某些权利却是盖过了老板,论综合收入他认为不会比自主创业差。
直到今日年过五十的父亲仍然就职于这家公司,确实这二十多年来家里的生活一直很稳,这也是父亲一直所希冀的。某一刻看着父亲两鬓的白发,心中不禁想到父亲会后悔当初该拼搏的年龄却选择了安稳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