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本质是什么?是自我价值和自我意义的实现,也是一个个体为这个世界创造价值的过程。
借由这个过程,我们才能够明确自身所处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和意义感。
因此,认为“财务自由”就意味着“不工作”,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误解:真正“不工作”的人,其实生活是非常乏味、无趣的。
我们要摆脱的,永远不是工作本身,而是“受困于工作”这个现象。
同样,我们要追求的,也一定不是不工作,而是:我可以更加自由地从事我想做的工作,从中体会到愉悦感、成就感、意义感,而无需被逼着加班、熬夜,被强迫剥削,付出健康、生活和家庭的代价。
这也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自由度”,也就是让自己拥有更多选择的能力。
当你刚进入职场时,你是一名职员,是名为“公司”这台庞大机器的一环,你不得不去为了公司所要达成的目标去工作,为这个系统的运转去发光发热。这是每个人都不得不经历的必经之路。
但当你慢慢在职场中成长起来,你开始拥有足够的资源,包括能力、经验、成果、影响力……于是,你慢慢地可以用一种更加平等的姿态去跟公司对话,开始用“合作”去替代掉“工作”。
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理念,也是我对未来的判断:在未来,每个人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公司,通过跟别的个体或机构“合作”,来为这个世界提供价值。
最理想的状态是什么呢?你有一个目的,或者一个兴趣,而恰巧别人也有同样的目的,而你们刚好可以互补,于是你们通过合作,你提供技能、经验、思想,对方提供资源、平台,你们一起去创造出一些有意义的成果出来,共同实现双方的目标,并从中获得回报。
当然,也许对很多人来说,这还是一个愿景。但我希望,每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思维:
我现在的工作,不是为了“财务自由”之后可以不再上班,而是为了可以用一种更平等的姿态,更高的自由度,去跟这个世界“合作”。
成长,永远都应该是我们考察一个岗位、一段职业生涯最重要的因素。
分享一个思维方式:你可以从这三个方面,不断去思考自己的定位:
1.我是谁?
我对自己的定位是什么?我有过哪些能够代表自己的成果和作品?我可以如何让别人记住自己、对自己留下印象?
2.我擅长什么?
我做过哪些行业和岗位?我拥有什么样的技能和长处?我可以为别人提供什么价值?我希望你在需要什么服务时可以想到我?
3.我想做什么?
我的长远目标是什么?如果不考虑收入,我想做什么?我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这三个方面,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把它们写下来,定期去思考,以及用它们来驱动自己、反思自己,看一看自己手头上在做的事情,能否进一步填补、丰富这三个问题。
只有能够使你变得更好的工作,才是有意义的。
你一定是先把本职工作做好,慢慢地在行业或者熟人圈子里打响名气,给别人一些指导或建议,帮别人做一些简单的活,久而久之就会有更多的人来找你,希望你帮忙做方案,那么你再出来自立门户 —— 一定是这么一个步骤。
副业、斜杠、自由职业,乃至于创业,其实都是一样的。你一定不是突然间头脑一热,立刻动手去做,就能成功;而一定是一个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过程:你在完成“主线”的基础上,不断地去接“支线”任务,扩大可能性的“分母”,最终找到合适的机会,顺其自然地去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资产和影响力,就是你的“势”。
判断一个人的能力,不在于看他此刻拥有什么,而是假如夺走他此刻拥有的一切,他能不能东山再起,能不能重新找到自己能够发挥价值的位置。
这在未来的社会,可能会是一项最重要的能力。
不妨用这个问题来时时刻刻拷问自己:我能否做到这一点?
作者:Lache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