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我想写从小到大最难忘的一节课,甚至已经有了思路。但当我真正思考下笔,脑子里浮现的是一篇很短的文章,它的名字叫《一粒一香》。
我记不清是几年级,大约是六年级。当时每个人都订了语文报纸,除了一些习题外,其他几个版面会有一些文章和比较有意思的谜语等。我在某张报纸上看到了《一粒一香》这篇文章,它的位置在最下方。主要内容写的是:
大多数人如果去寺庙吃饭,会吃不习惯,觉得味道太清淡,难以下咽。不过看寺庙的师傅们,吃的津津有味。师傅说——每一粒米都是香的。
我非常爱吃米饭,但是从来没有想过每一粒米都是香的。好像吃习惯了,也从来没有感觉到过米的香味。带着怀疑与好奇,等中午再吃米饭的时候,我吃得非常慢,非要把米的香味品出来。终于在多次实验之后,我尝到了米粒本身的香味。真得很香,是一种天然的香,一种不添加任何佐料的香。
从那以后,每次吃饭我都吃得慢一点。不仅是吃米饭,其他的饭也会有意品尝它们本身的味道。慢慢的,我不觉得菜的味道淡了。咸有咸的味,淡有淡的甜。我还想到农民的辛苦,不管一粒大米还是小麦,都是经过漫长的岁月才从种子发芽、长大成熟,再经过加工处理得来的。
那张报纸早已不知何处,但这篇文章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它告诉我:每一粒米都是香的,每一点付出都值得看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