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素材每天写1000字
奢侈有理,节俭有过

奢侈有理,节俭有过

作者: Lee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17-02-02 08:34 被阅读29次

    中国人自古以来把节俭视为一种美德。司马光在《训俭示康》里就说过: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而节俭也一直是治国的不二法门,是评价君王的有效标准。唐代的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里就建议唐太宗需“戒奢以俭”方能成为贤明的君主。不但中国人对节俭一向称颂,就连外国人也似乎是反对奢华,提倡节俭的。大家一提到印度的圣雄甘地,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个精瘦老头儿,赤裸着上身,坐在一架木制纺车前面纺线的画面吧。甘地一生奉行苦行僧的克己生活方式,极其简朴节约,获得印度群众的尊敬。而被称为太阳王的法国波旁王朝国王路易十四却因为极度奢侈的生活被当作历史上反面君王的形象代表。据说当年他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没日没夜举办极尽奢华的宴会,宫廷开支就占到法国全年税收的一半以上。

    自此可见,奢侈确实是被人唾弃,遭人鄙视的。而节俭被一代代的全世界人民提倡赞扬,无疑是不打任何折扣的美德。但这两天读完的一本书,却让我对“节俭”这个美德有了新的认识。这本书就是经济学家王福重先生所著的《人人都爱经济学》。

    在这本书中,王先生为我们解释了决定经济繁荣的根本因素是一项叫作“总需求”的东西。总需求就是所有人愿意买的东西的总和。过去,生产力低下,生产出来的东西供不应求。我父母就给我讲过他们小时候那种凭劵购物的配给制的生活,往往有钱也买不到东西。那时候的状态是总产量跟不上总需求,人民生活很清苦。而随着技术的革新,生产力大规模提高了,大家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厂家也有资金继续生产更多的商品。经济慢慢就好起来了。

    但是,有时候,生产的东西太多却卖不出去。没人买,厂商就不敢继续生产那么多了。减产就意味着不需要那么多工人了,于是,厂商开始解雇工人。越来越多的人失业,没收入,就更不可能买东西了。这么一个恶性循环累积到一定程度,经济危机就爆发了。

    美国1929年-1932年的大萧条至今还让美国人不寒而栗。成千上万的人失业,人心惶惶,对未来充满了绝望。对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很多经济学教科书或者金融杂志都有很全面、很深入的解释。往往我们老百姓理解不了那些术语。其实,简单来说,用五个字就能让大家明白,经济危机的原因就是:没人买东西。

    不买东西是个大白话,换成一个有水平的词就叫作“节俭”。看到这里,你可能心里会有疑惑了。你可能会说:“我收入低,刚刚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我不省点儿怎么办?”是的,节俭对于个人来说也许是个好事情(有时候也是没办法的选择),但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节俭并非是件好事。

    前几天我听到一个老阿姨在抱怨她的女儿。她说,女儿买衣服太奢侈了,一件衣服最多穿上一两年就不穿了。老阿姨还说,过去她们一件衣服不但穿好几年,还穿好几代呢。仔细想想,如果我们都在买衣服上节俭,一件衣服穿7、8年,那纺织厂、服装加工厂都得倒闭,员工都得失业;服装批发商、个体经销商都得破产。甚至种棉花的农民也得遭殃。这样一来,整个国家的经济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且,失业率增高带给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就增多,对每个人都没有好处。

    既然节俭绝非一件好事,那与之相对的浪费呢?在这里,我先要给“浪费”缩小一个定义,就是“奢侈”。

    2013年,各大媒体纷纷曝出重庆福星集团的董事长曾果花500万为儿子办豪华婚礼。一时间,社会舆论纷沓至来,对这位老总的批评多过赞扬。抨击的理由中有一种占最多数:现在还有很多人生活困难,有这些钱还不老总捐给穷人。这话表面上听起来似乎合理,但仔细推敲一下就发现漏洞了。

    首先,曾先生花的不是公款,而是自己的钱。人家对自己的钱有支配权,这无可厚非。其次,曾先生说儿子从小就不在他身边,7岁去深圳读书,然后去英国读大学,这次的婚礼也是他送给儿子的礼物。而且人家说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的企业的打广告,让参加儿子婚礼的来宾能看到公司的项目,一举两得。最重要的是,这500万一出,酒店赚了这笔钱,员工的工资有着落了,老板开心了,有钱买食材了,卖食材的人也能赚到钱了。租豪华车的车队也有了收入,司机们的薪水有了保障。婚庆公司更是没少赚,估计员工们高兴的得去聚会庆祝一下。这样看,曾先生花500万给儿子办婚礼这件事非但不应该被贴上“浪费”的标签,遭到社会的抨击,反而应该被视为对他人有益的一种行为。

    看到这里,我们应该已经明白了,节俭并非绝对是件好事,而奢侈也并非绝对是件坏事。我们不是鼓励一种虚荣心作祟的攀比风气,而是要知道,对于一件事情的好与坏,应当用辩证的思维来推理、定义和评判,不可一锤定音。

    面对纷杂的媒体报道和过量的信息侵袭,我们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头脑独立思考。如果人云亦云、盲目跟从,就会陷入到一种不明是非、思想僵化的境地。如果大家都明白了节俭这个传统观念其实也有弊端,那么今后我们对那些买奢侈品的人也许就会多一份宽容甚至尊重,这样,是不是社会上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仇富心理就能缓和一些了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奢侈有理,节俭有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al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