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荡荡的2017郑开国际马拉松已经过去两天了,酸疼的肌肉时刻提醒着那42公里的风景,迫使自己一遍遍回忆当时的感受。想写几行文字留个念想,等到老了跑不动了,拿出来给孙子孙女儿念念,也算是人生中的美事一件。结果,26号跑完,一方面是太累了,浑身的肌肉都在抗议,叫嚣着酸痛,也真正理解了“双腿跟灌了铅似得”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另一方面是太脏了,伸手往脸上一抹,粗涩的盐粒儿白白的一层黏在脸上,头发被风吹了一天,一缕一缕的纠缠在一起,嘴里酸涩的苦味蔓延。最后就是太激动了,兴高采烈的给朋友们展示拿到手的纪念牌——一块儿约莫铜质材料,掂着沉甸甸的的古铜色牌子,这个纪念牌采用的是天干十二支计时的设计,外观造型像一个坐落在广场中央的日晷,底部有精美的花纹,镂空的顶部镶边,红黄相间的带子稳稳穿了过去。朋友圈里好友们都在点赞祝贺。仿佛跑完马拉松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情。总归这些原因,一直拖到今天才拿起笔写点什么。
完赛纪念奖牌.jpg关于参赛
去年小伙伴们就邀约一起参加郑开马拉松,为此我们还专门建立了一个运动小组,互相督促,准备到时候大干一场。只是世事变化,春节过后我去了北京学习,只能在遥远的帝都感受小伙伴们当天的活力四射和精彩表现。一起参加半程比赛的蕾子和遗墨如今已嫁为人妇,开始了幸福的婚姻生活,班长依旧是模范表率,不到四个小时就跑完了全程。当时很是遗憾没能一起参加。但这些都不是我坚持参加马拉松的主要原因,我始终觉得人这一生应该尝试着去做一些自己认为做不到的事情。马拉松便是其中之一。
关于心态
5个半小时,42.195公里,这些数字对谁都不是一个能轻易完成的小数目。42公里是全程马拉松的距离,5个半小时是有效的成绩时间段。如果我是一个意志坚定,目标明确,训练有素的人,我会在比赛前三个月开始循序渐进的跑步训练,会提前准备好舒适的鞋子,必要的防护措施,一切能够为自己更好发挥起到作用的行动。然而,我不是。参赛前只断断续续进行了5公里的晨跑训练,雾霾和天气太冷都成了阻碍行动的借口。临赛前朋友千叮咛万嘱咐的准备事项我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就跟平时跑步一样的出发了。
事实证明,有备无患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次跑完马拉松,从心态上来讲,我是没有任何压力和负担的。上周的体检结果实实在在的给了我一粒定心丸——身体状况良好,跑马拉松完全没有问题。其次,对42公里完全没有概念的人来说,并没有奢望能跑完全程,在我原本的设想里,跑完半程就可以啦。或许正是这样的心态,帮我完成这次比赛。整个比赛过程中我只需要记得:“再多跑一点点”。
关于比赛
3月,是百花争艳的季节。从郑州的白沙服务区到开封龙亭的42公里赛道两旁,绿油油的麦地,黄橙橙的油菜花,红艳艳的桃花李花,脂红点点的海棠花,随处可见;8点30分的枪声一响,乌泱泱的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开始缓缓移动并拉开距离;赛道两旁身穿制服的警察警戒安全,围观的群众夹道欢迎,用各种形式加油助威;每隔百米就有一位志愿者提供服务,这可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嘛。我记得小时候问过妈妈,什么是蝗灾。妈妈说,蝗灾就是满天的蚂蚱大军过境,所过之处寸草不留,只剩下光秃秃的麦秸杆儿。现在想来,这个情景用来形容马拉松大军过后的服务区一点也不夸张了:地面上铺满了白花花的一次性杯子,满地的香蕉皮、火腿肠包装狼藉一片,饮料瓶子东倒西歪,场面蔚为壮观。人说“人多的地方就是江湖”,马拉松也是一个小江湖。
10公里以内的赛程基本没有太大难度,10公里往后开始有人陆陆续续的掉队。组织方对赛事的判断也相当有经验,5公里以内只有一个服务区,过了5公里每2.5公里就会有一个服务区提供水和食物给养,以及医疗救助;救援车全程随行,只要感觉身体不适可以随时上车退出比赛。对我们这些业余参赛人员,平时锻炼也跟不上的人来说,到10公里时多少会有些气息不匀,节奏放慢,但还不至于疲累。从15公里开始,你会发现每跑一公里都是一种幸福的体验,你会开始期待看到下一个路程的提示标志,会发现一公里的距离似乎变长了,脚步也变重了。到了21公里的时候,远远的就能看见一个标示着开封的高架拱桥横跨马路两边,这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成了半程的比赛,开始进入开封的地界了。这一刻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开心的想要大声欢呼,这种感觉很奇妙。平时坐车来过无数次的城市,今天用双脚一步步跑过来了,2个多小时,郑州已经被远远的抛在身后。这种兴奋给了我继续前进的力量,双腿也没有那么酸疼了。但是这种一时的豪情激发的动力并没有持续多久,接下来的每一段距离都不轻松,我们开始在每一服务区补充能量,开始数着每一公里的距离。到27公里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快到极限了,第一次开始犹豫要不要放弃。蹲在马路牙子上压压腿,放松放松大腿的肌肉,吃点东西补充体力。感觉好一点了再继续前进。30公里处正好是进入开封主城区的三座仿古塔楼建筑,离得老远就可以看到处于缓坡上的环形高大拱门,那里就是目标,就是希望,无论如何都要到了城楼下,这是我对自己说的话。
我想,跑马拉松最艰难的时刻就是在30公里以后吧。30到32公里之间,我们是拖着沉重的双腿走过去的。到了32公里的时候,我跟好友发信息说,跑不动了,想要放弃。他们都觉得能完成30公里已经很不错了,不要太逞强。是啊,这个距离已经远远超过预期了,跑不完也没有问题,我安慰自己。可是看着身边擦肩而过的人,同样疲累不堪的身影还在坚持,看着救援车上越来越多的人,想着参赛前对终点的期待,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再多跑一点点,就是35公里了,再多跑一点点就是40公里了,再多跑一点点就是终点了”,对的,再多跑一点点是我反复对自己说的话。这剩下的12公里,每一步都是挑战,同时每多跑一点点都是赚的,尽管我们总是踏着关门时间的最后时间点过去的。我想,都到这里了,要是还被那一道栅栏无情的拦在后面,无缘终点,该是多么遗憾啊。到了37公里的时候,真是在开封的闹市区,人流车流不断,大约组织方已经放弃我们这些跑在最后面的人了,但是我怎能自己放弃自己,无论如何只要没有退出比赛,都要坚持到最后。40公里处有一条警戒线,仿佛在欢迎着每一位到达此处的选手,路边开始有陌生人给你加油,行人停下脚步关注着赛道上的每一位选手,路过的每一位志愿者都会为你加油。尤其是最后的500米,欢呼声和掌声足以给你酸疼的肌肉注入一股力量,推动你向终点前进。
人的一生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跑一次马拉松。所有那些我们认为的不可能,那些吓人的数字遥远的距离都会在踏上终点的一刻给你全新的感受。越是困难的事情,越容易被夸大难度;而越是简单的事情反而越是容易被忽视。
完赛后坐上归程的大巴车,心里面洋溢着三分激动,三分惊喜,还有三分的沾沾自喜;看到朋友圈里面好友的点赞,各种评论和鼓励,美滋滋的想给老爸一个惊喜。毕竟前天电话里面给他说到了这件事,他还提醒我注意安全,不要逞强,那现在给他报个喜讯,他会和我一样开心的吧。电话接通后,我跟他说我跑完了,他停顿了一下又反问我刚才说什么没听清,我的心顿时就凉了:“他大约已经忘了这事儿了吧”。果然,我把事情完全讲明白后,他才长长的哦了一声,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刚才那股子洋洋得意的劲儿一下子就灭了,精神劲儿也散了七分,恹恹的靠着椅背休息。
是啊,我想对老爸来说,这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爸爸是48年的人,经历了50年代的人民公社,60年代的大生产运动,带着村民挣工分炸山开路修桥铺铁轨,当过队长,70年代土地改革,带着大队的人量地分田,解决各种家长里短的纠纷,十分受人尊敬;90年代打过铝井,生意做得有声有色。其实,爸爸是敢于尝试新事物,不会一成不变的人。村里面最先有电视的几户人家里我们是其中之一。他这一生走来见惯了大风大浪,大约对我跑马拉松这件事并不在意。
是啊,如果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固然艰难,困难重重,也没什么可怕的。毕竟终点就在那里,有无数的人保驾护航确保环境安全无虞,我们唯一需要做的事就是跑。
但是人生的终点在那里我们谁也不知道。
人生的道路该如何走也没有确定的方向。
我们能做的是,不要高估自己的实力错失良机,也不要低估了自己的潜力,浪费了人生的大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