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上的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篇《军神》,这一课上得较顺畅,虽没有高大上的设计,也没有华丽的过渡语,但是我的自我感觉良好。
课前,也就是昨天晚上,我认真备课到晚上十二点,虽谈不上是精心备课,但是至少我的备课态度是良好的。当然我是从晚上十点才开始备课的。备课之前,说实话,我的思路是不清晰的。但是读了三遍课文之后,我有了一定的思路。
我拿一张A4纸,提纲式地写下自己的备课思路。接着我翻开《教师教学用书》,认认真真读了两遍,又对照着《思维空间》教师版看了两遍,我确定了这节课的大致流程。
备课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有关《关云长刮骨疗伤》和《刘伯承》的视频短片导入课题——扫清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什么——再读课文,找出沃克医生两次评论刘伯承的语言,让学生品读,体会刘伯承是军人,具有坚强的意志;体会刘伯承是军神,具有钢铁般意志,超乎常人的非凡气概——找出沃克医生对刘伯承态度转变的关键词——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为什么大篇幅写沃克医生,引出侧面描写——读出刘伯承是一个怎样的人——拓展导入《丰碑》。
上课的时候,我也完全是按照这样的教学流程来进行的,孩子们的表现出乎我的意料,课上回答问题比以往更积极一些。直觉告诉我,这源于今天我自己的心平气和,当看到个别同学不认真时,依然耐心指导,或者是默默走到他的跟前,一个眼神告诉他要认真听课。果然效果良好。
这让我想起上周五的那一课《青山处处埋忠骨》,课上到一半,当我看到有两个好学生在捣乱时,我彻底“火了”,当时很生气。随即停下课就开始“教育”他们两个。那天可能是自己备课不够充分,尤其是过渡语说得不流畅,导入语没有精心设计,没有切中孩子们的血脉吧,我自己感觉课上得不顺畅,内心本身较郁闷,再加上两个孩子捣乱这个导火索,所以,课上了一半,我还给他们“发了一通火”。
课后,自己冷静下来想,还是自己的备课不够充分,所以上的课让自己郁闷。课后,我要过来雅楠的教案,仔细看了又看,研究了一番,果然是我自己的备课环节有疏漏。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大家一致认为不太好上。但是,那天听了雅楠的课,雅楠的课上得特别好,让人特别感动,我和刘静在听课时,至少有两次感动到眼角闪烁着泪花,且身体内涌动着一股又一股的热流。那样的感觉让人着实难忘。
雅楠的备课十分充分,尤其好在过度导语很感动人,每一句都能渗入人的心里,让人不禁佩服地为她竖起大拇指。最近听评课活动较多,我既听课,也上课,既评课,也写教后反思。想得多了,我越来越体会到,不管多么难上的一课,我们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认真备课,备着备着,想着想着,思路就清晰了很多。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一课上得较失败,只能再找时间进行弥补课堂上遗漏下来的问题。值得我自己反思的是,不要将自己的情绪轻易迁怒于孩子们,哪怕他们上课不注意听讲。反过来说,孩子上课时不注意听讲的原因何在?我们是不也该问一问我们自己呢?
备课不再是小事,应该是我们每位一线教师的一件“大事情”。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不认真备课,是典型的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后来的自己,喜欢用严厉的语言来提醒自己认真备课,喜欢用严厉的态度要求自己一定要重视备课。这可能真的是,缺什么需要补什么的缘故吧。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