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遇见小媛,一名热爱文字与读书的情感创作者,希望能带给你温暖,也欢迎你把自己的故事说给我听!
错过上篇文章的读者,可以点击蓝色标题继续阅读。
还记得多年前的夏天,守在电视机前,追着阮经天和陈乔恩主演的爱上琉璃苣女孩的我们吗?
看到剧中的“便利贴女孩”被同事随手使唤,忙得团团转的场面,我们有没有哈哈大笑过。
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是年少无知,才笑的出来。
不要以为电视剧都是夸张的,现实的职场就有这种小透明,脏活累活都是他负责。
而且这类人,一般还都比较腼腆内向。
几乎所有社交恐惧症,却又极度渴望交流的人,都会从一个方式开始。
热心地帮助身边的人,以此来拉进彼此之间的距离,我就是这其中的一员。
这个方式确实有用,很周围的人关系亲近了不少,不过,久而久之,这种方式却给自己带来了“热心肠”这个标签。
在周围所有人的眼里,只要一提及,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点,因为我们之间的交流也确实如此,无非就是帮忙之类的。
可是这份“热心肠”是自己自愿的吗?
算,也不算,自己帮助别人,表现出很热心的样子,最终是有目的,那就是拉近关系。
因为有这个动机目的,主动选择了帮助这个行为,是自愿。
可是,除非有些人天性使然,看到别人有困难,就急匆匆要过去帮忙,大多数人本质上其实没有那么热心的。
为了接近你,帮忙做某些事,我是自愿的,但不代表我就喜欢做这些事。
譬如,有个人我很讨厌,或者需要帮忙的那件事很讨厌,前者我肯定就会直接无视,后者我或许会忍受。
不行动肯定是有哪方面自己很讨厌,可是行动了,也不能说明就一定是喜欢,所以才说不算自愿。
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是其次,首先还是要遵从自己的心,自己和别人的这种交际方式,会不会累?
说句实话,挺累人的,每天都要在周围的人面前,装得不像自己。
我本身应该算是挺冷漠的人,孤僻,不爱交流,这是我以前的代名词。
后来,我想改变了,可一个社交恐惧症,不可能一瞬间变成社交牛逼症吧,因此只能另辟蹊径。
我开始扮演一个“热心肠”的人,很长一段时间,我永远是冲在第一个的人。
用一句热门网络语概括我,就是我是你们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搬,好笑又心酸。
和周围的人和解了,却也同自己过不去了,每天在人前就像演戏,只有自己一个人时才能放松身心做自己。
要不怎么说人生就像一场戏,真是准确,每个人或许都是戴一层面具的,只是彼此不说透罢了。
“热心肠”这个标签跟着自己久了,有时候会觉得,这就是自己原本的模样,自己不是在伪装,而是找到了自我。
别人的请求,我会开始不知道如何拒绝,好像自己说出一个不字,就有极大的罪孽感。
逆来顺受久了,心也麻木了,反正最后都会答应,何必挣扎,就此沉沦多好。
前段时间,同事突然找我帮个忙,一开始也没细想,习惯性就答应了。
习惯有好有坏,我这个习惯该改了的,否认后患无穷。
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是牵扯到了一点不可知的事情。
事情牵扯到第三个人,是和我同期进公司的同事,要我去问他对一个项目感不感兴趣。
这个项目很热门,几乎没有人会不愿意参加的。
如果事情顺利,那个同事加入了项目组,我也不占功劳,毕竟这是领导决定的事。
可是一旦出现差错,同事落选了,会不会连带着埋怨我。
不是我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知人知面不知心,自己哪里会知道别人的想法。
最重要的是,这个项目和我丝毫没有关系,根本没必要去掺合一脚。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怪就怪在自己嘴太快,都没认真思考过,就往自己身上揽。
不过也不晚,拒绝还来得及。
可是,几次话到嘴边,就是无从开口,拒绝的话在心里演习了上百遍,却说不出口。
说到底,自己还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自己拒绝以后,同事会不会对自己有意见。
瞻前顾后,远没有做自己来的自在洒脱。
好在最终还是拒绝了同事,至于他会不会对我有意见,我已经无所谓了,破罐子破摔,爱咋地咋地。
“热心肠”这样的社交方式,不止会累,更重要的,我们能否找到真心相待的人,就很持疑。
单方面的付出,得到的永远不是回报,虽然这个想法很悲观,把世人看得太险恶。
不过确实也有道理,容易得到的不会珍惜,太过廉价的感情,也随时可能被丢弃。
人还是不要把自己放在太卑微的一面,交往就应该是互相的,彼此尊重,才能长久。
话题:你觉得最好的社交是什么呢?
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喜欢这篇文章,记得点赞和转发。关注我,每天带给你不一样的精彩内容!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告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