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杂散文库想法
许多中国家庭现状:双亲健在,活得却像孤儿

许多中国家庭现状:双亲健在,活得却像孤儿

作者: 胡圣荣 | 来源:发表于2018-10-28 16:38 被阅读72次
樊胜美

1.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健在,青春靓丽,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按理说应该过得不差。

但她每个月却举步维艰,除了应付日常开支外,还要拿许多的钱去填补家里的漏洞,游手好闲的哥哥和重男轻女的父母。

在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她很想找个男人来依靠,一次一次地渴望,却又一次一次地失望。她找男朋友时,首先看中的不是人品或者才华,而是经济实力。

但残酷的现实却是,富二代看不上她,拿她当玩物。正在创业中,身背贷款的小老板她又看不上,这样的她已经拒绝了好多人。

曲筱绡成她“捞女”,所谓的捞女,就是指那些贪慕虚荣不劳而获的女子,她们获取钱财的方式为人所不齿。以曲筱绡的家境,或许很难理解樊胜美还要拿购物卡去换钱的行为。

在《欢乐颂》中有一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樊胜美对于人情世故如此炼达,按理说早就应该依靠自己的能力飞黄腾达,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却依然混迹在中下游,她不过是个办公室油子,每天盘算着钓一个有钱的金龟婿。

我们暂且先不去指责她的三观,但从她的所作所为不难看出,这一切都跟家庭有关,家庭的重担容不得她有任何闪失,只能拿着这份工资,精打细算的去养活全家。穷人家的孩子,有时连连失败的资格都没有。

樊胜美有家庭,却依旧很孤单,很无助,这是许多青年人的真实写照。比孤儿更可怕的是,双亲健在,却活得像个孤儿。


2.

伊坂幸太郎有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我就害怕的要命。”

张韶涵的例子也许是个最佳的证明。

她小时候父母生意失败,全家跑到加拿大躲债。她为了帮助家里还债,从小就外出流浪打工,吃过无数的苦。

2001年,张韶涵从加拿大回国发展,凭借偶像剧《永不言弃》,正式进入演艺圈 。接下来的几年,先后发布了十几张专辑,参演几十部电影,人气急剧上升,拿到的奖项更是是不胜数:最受欢迎女歌手,最佳金曲奖......

传遍大街小巷的《隐形的翅膀》,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首被选为高考作文题的流行歌曲。

处于事业的上升期,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却没想到接下类确是一系列噩梦的开端。

2007年开始,张韶涵的母亲被爆勾搭上了韩国歌手张镐哲,给她带来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2008年,张韶涵又不幸被查出心脏病,急需钱在美国做心脏手术,她妈妈却卷走了银行卡里剩余的所有钱,那可是张韶涵的救命钱,这得是什么样的父母才能置自己孩子的死活于不顾,拿着这些钱在一旁逍遥自在啊?!

这件事情之后,张韶涵和母亲反目成仇,之后父母又告她不赡养,官司弄得满城风雨。这些谣言对张韶涵来说,是摧毁性的打击。她被公司雪藏,从此她的事业一蹶不振。

往后的10多年,张韶涵一直生活在和父母,亲戚的纠缠之中,整个人的状态也是大受影响。许多人为张韶涵感到惋惜,凭借她的天赋和能力,完全有机会到达更高的位置,甚至有可能成为天王巨星。但残酷的家庭让她无暇她顾,疲于奔命,失去了最好的提升机会。

前几年,她凭借《我是歌手》翻红,她的父母,舅舅还是会隔三差五跳出来炒作一番博众人的眼球。所幸张韶涵自己乐观坚强,才没有被原生家庭所击垮。

我们总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看了张韶涵的故事,我们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那么多悲惨的家庭。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是各有痛楚。

家庭,本该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地方却带来了最多的风雨。


3.

前段时间,一位北大的毕业生王猛进入全球前50的大学读研究生,却在网上发表了一封讨伐父母的万字长文,字里行间充斥着对父母的指责。

他在信中写到,他的父母有过强的控制欲,非常严厉,什么事情都必须在父母控制的范围之内,对他缺乏关爱和支持。

从小都是在家附近上学,因为这样便于父母“照顾”,平时也喜欢把他关在家里,严格限制他与外界的交往,所有的朋友也都是父母认识的。

好不容易高中毕业考上北大,以为能逃离控制,谁知道父母又安排在北京的亲戚看管王猛,这样他就从一个笼子里,又跳到另外一个笼子里。

被这样照顾的王猛,活得一点都不快乐。各项能力也比不上同龄人,虽然是名校毕业,但因为动手能力缺乏,不善交际,好几份工作都干不长久。

他找到美国学校的心理中心做咨询,咨询师和他进行了6个小时的长谈,表示他的家庭教育有“重大缺陷”。

这件事情中王猛与父母断绝关系的做法有待商榷,但也确实能反映出家庭给他造成了多大的伤害,这得是多大的痛苦才会让一个人迫不得已切断与家庭的联系啊。

心理学家帕萃丝·埃文斯的著作《不要用爱控制我》中写到过几乎所有的暴力、冲突是从控制开始的,有些人习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却一点都意识不到这些行为的破坏性。世间万物没有谁会心甘情愿的被控制,于是必然产生许多反抗行为,这就让矛盾和冲突不断升级。

像王猛这样的家庭在中国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很多家长奉行的是全面控制的原则,他们觉得这是为孩子好,把孩子的逆来顺受和没有任何主见当成是好的习惯大肆宣扬,一旦孩子不听话就会被扣上“不孝顺”的帽子。


4.

去年一位叫徐小婷的演员去世,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她是个很努力的年轻演员。从大学就开始自己挣生活费,还要补贴家里。但特别不幸的是,她在26岁的时候被查出患有癌症。

她的微博里记录的都是关于她辛苦工作,以及信仰佛教,劝人为善的内容。虽然她一直表现的很乐观, 不希望别人被她的负能量所影响,但在字里行间我们不难体会她的痛苦,本该如花般绽放的生命,却要承担太多来自家庭的重担。

她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里,她父母接连生了七个孩子,就是为了要一个儿子。而她在大学的时候就自己出来打工,住在一个月300块钱的地下室里,冬天忍受着极度的寒冷。她把自己辛苦拍戏挣的钱都寄给了家里,自己却没留多少,她的身体就这么被慢慢拖垮了。

更可悲的是,在徐小婷生病之后,家里也没有花钱给她治疗,本来她的情况不至于恶化的那么快。但她因为把钱都用来替家庭还债了,她没有钱给自己看病。在她确诊癌症的那段时间,她在微博上发出过求救信号。这样的家庭让人心寒,也难怪她会有一种解脱的感觉了。


5.

2008年1月18日,豆瓣上创建了一个特别有名的小组叫做“父母皆祸害”,聚集了一群在亲子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

10年过去了,上面累积了数万人的留言,它们就像一道道伤口一样,让我们看到歌舞升平的欢乐背后,还有多少孤独痛苦的灵魂在挣扎。成立这个小组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打击倾诉从小所遭受的父母的戕害。

精神分析的开山祖师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0—6岁的童年经历,决定了他人格和潜意识的形成,对他的一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也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基础,回溯你的童年,找到你的问题所在。

永远不要小看原生家庭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作用,每一个影响都可能是致命的。

比如说,有的网友写到:“无论自己是运动会得奖,还是作文被当做范文,我的父母从来都只会说:好好学习,不要弄那些跟学习无关的事。”这让我以后什么事情都不想跟他们分享,逐渐形成了冷淡疏离的个性。

在一份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的调查中,排名第一的缺点就是不擅长鼓励。中国家长无比信封打压教育,最喜欢说的话就是:“不要骄傲。”“你不行,比你厉害的人还有的是。”你考99分,他只会责怪你丢的1分,而不会看到你为那99分付出了多少心血。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提到过,中国的家庭许多都是互害型的,父母一辈因为时代,历史等种种原因,没有接受完整的教育,根本不知道心理学是什么,甚至连他们自己也是家庭问题的受害者。

时至今日,它们在我们身上打下了怎样的烙印,也只有我们自己才知道。多少人终其一生,只为摆脱原生家庭的阴影。


6.

说了这么多原生家庭的悲剧,听起来很绝望,人们会觉得很像宿命论,好像永远在无尽的轮回中无法摆脱一样。

但真相确实如此吗?

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那些童年经历过不幸的人,确实有很大概率重复以前的错误,

你在小时候目睹母亲被抛弃,她当着你的面数落男人的不好,以至于你现在觉得男人都不是好东西;

你习惯了被人忽视和冷漠的感觉,长大之后仍旧觉得自己不配被爱;

你的父母对你特别挑剔,于是你也对经常用近乎严苛的标准来挑剔自己的种种行为。

一切的一切,都仿佛刻度一样分毫不差。直到有一天,你在独自穿过漫漫寂寥的长夜时,看见夜空里一闪而过的流星,刹那间你如梦般初醒。

你看到了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助,像迷宫里的蚂蚁,在死胡同里乱转;

你看到了影响数辈人的习惯,行为和心态,是如何在家族之间流转和传承;

你感受到以前所经历的所有苦难,不再如巨石般压在你的身上。而是幻化成一阵清风,从你体内穿过。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心理学家则说,当你开始觉醒,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家庭有两个儿子,他们的父亲酗酒,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打他们,这个家庭时刻笼罩在恐怖的氛围之中。

长大后这两个儿子有了截然不同的人生,大儿子像他父亲一样酗酒,暴力,研究者问他为什么会这样,他说:“生在这样的家庭,我能怎么办?”

研究人员又去了第二个家庭,发现二儿子的性格跟她的父亲截然相反,温和文雅,对孩子充满了体贴和关心,问他原因,他回答了同样的话:“生在这样的家庭,我能怎么办?”

同样的一个家庭环境,却孕育性格截然不同的子女。就好像同样的贝壳和沙石,有的能够孕育出珍珠,有的却只是石头。

我们的家庭影响和造就了我们,但我们同样也会有力量去决定今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你无法决定起风雨来时的方向,但你可以做好准备,迎接漫天暴雨。你无法预知人生所有的困难,但你可以在跌落困境时,重拾人生的勇气。

电影《风雨哈佛路》中Liz出生在美国的贫民窟里,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这样的原生家庭简直不要太悲惨。贫穷的丽斯不得不出去乞讨,一边打工一边上学,尽自己所能申请各类奖学金,不断地游说高中校长让自己上学。她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

风雨哈佛路也被变成了同名的书,书的副标题再适合Liz不过了:一个最贫穷也最勇敢的哈佛女孩。她用自己的艰苦努力走出了原生家庭的魔咒。

面对人世间的际遇浮沉,成功者喜欢把它当成自己的主观努力,而失败者往往则把一切归咎于客观环境。

愿你的努力终有回报,愿你能守得云开见月明,愿你能穿越所有的痛苦与仇恨,到达爱的彼岸。

愿你永远内心丰盛,活出最真实的自己。

相关文章

  • 许多中国家庭现状:双亲健在,活得却像孤儿

    1.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父母健在,青春靓丽,事业上也算小有成就,按理说应该过得不差。 但她每个月却举步维艰,除...

  • 父母健在,却活得像“孤儿”

    在这个爱拼才会赢的社会,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有父母都希望从小给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也...

  • 孩子,请回到妈妈的怀里来

    在中国,有一群特殊的孩子,他们有父亲,也有母亲,可活得却像个孤儿。本应喜笑颜开、天真烂漫,现实的遭遇却让他们无处倾...

  • 你有没有过想逃却又不敢逃的生活

    今天和朋友走在路上谈论起“甘于现状”。 朋友说:“我有爱我的女朋友,我的双亲健在,我有什么不甘呢?” 我知道他刻意...

  • 2017.12.26

    45岁父母双亲健在,我是幸福人。

  • 亲子日记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孩子明明父母健在,却活得像个孤儿。明明渴望爱,却不敢去爱。 一切,只因不会表达爱! 下班后,陪着...

  • 七绝·重阳有感

    金秋九月又重阳, 冷月清风夜渐凉。 感念双亲犹健在, ...

  • 父母都在,却像个“孤儿”

    6月23日,陕西省西安的祖孙二人死在家中,一周后才被人发现。经了解,孩子的父母外出旅游,把孩子交给家里唯一的老人照...

  • 陈学冬:父母都健在,我活得却似“孤儿”!

    ◆◆关注家学宝,每天收获专业家庭教育知识◆◆ 图片来源网络 家学宝主笔团 | 橙马良 因为最近在看《我家那闺女》,...

  • 2018-04-16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完美的家庭、健在的双亲、可爱的女儿、朝气蓬勃的学生,她本如花似玉的年纪,父母尚需孝顺、女儿尚需抚...

网友评论

  • 自在_安然:父母主要是母亲人格的缺失,祸害下一代,一代代传递负能量,母亲的人格比父亲更重要。
    胡圣荣:@卢晓旭2018 家庭中父母双方的影响都很大。

本文标题:许多中国家庭现状:双亲健在,活得却像孤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ein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