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大意是既然秦朝的郡县制是先进的,为什么汉初还要部分恢复分封制呢?
这其实是我们处在现代,用上帝视角去审视之后的结论。另外,也在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历史教育是有问题的。
换句话说,当初我也不知道,也仅仅是这些年涉猎的只是多了,才逐步从以前学习的思维窠臼中跳出。回到历史上看,周朝建立之后,由于统治区域呈现了地广人稀的特点,因此选择分封制是当初的最优项,毋庸置疑。到秦采用军国主义统一东方六国,以郡县制治国二世而亡,故汉吸取了教训重启分封制,差点亡于七国之乱,而用“推恩令”重回郡县制。走在历史中的人,哪怕是所谓英雄,也难以看清历史的方向,作为当权者,吸取前朝的教训,是必须的,无论分封还是郡县,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都是有它积极的意义存在的。
非黑即白,是我们历史教育中的一个基本原则,这虽然便于记忆,但是却将历史的复杂性给儿戏化了。
也可能我们的传统就是讲究二元论吧,总之在书本上我们会看到一个深受排挤的改革家王安石,以及为法国革命操碎了心的马拉。但是历史没有那么简单,没有那么显而易见,王安石的青苗法、市易法的思路过于超前,可以说是不切实际,至于马拉,很多法国人称之为暴君……
再有甚者,历史的教育强行以意识形态驱动,故而凡是反统治者的必然是正义的,凡是提出改革的必然是正义的……然而历史哪有那么多正邪之分。
我也是接受这种教育长大的,我熟记各种典故,也熟记各种中心思想,却始终不知应当如何去思考。我们的教育教会了我们很多知识,但是并没有教会我相应的思维训练。
不知道今后我的子女是否依旧重复我的过往,唯愿他能保持独立思考,莫要像我一样一事无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