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与观察

作者: deab01b0c335 | 来源:发表于2016-11-16 01:07 被阅读0次

       小学时,觉得柯南是最帅的,灵光一闪,案件就水落石出。初中时,开始迷上推理小说,有时为了验证里面设置的机关还自己模仿做了实验,当然结果是失败的,即使不是因为我的动手能力太差,推理小说的犯罪设置本身只在理论上可行,没有什么操作性,完美犯罪是存在的,即便被抓到手法,但只要跳出当前的法律限制,一样可以置身事外。看过很多小说,各种天马行空,还是福尔摩斯最吊。在19世纪那个久远的年代,刑侦十分麻烦。可以说,如果一个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过来即兴杀人,然后回去,基本就变悬案了。在这种情况下的破案率简直是可以想象的低。对于福尔摩斯破案的方法,是我当时最感兴趣的,当时就有了根据步伐推测身高,犯罪地图学的雏形还有很多现代刑侦的方法。福尔摩斯的方法是观察——演绎——修正——应用,而且本身还是一个精通各种知识的人。

       看和观察,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比如,你每天从宿舍出发,走过多少楼梯,经过哪些地方,花了多长时间,这些就是观察。老实说,这些事情,是一点用都没有,而且很无聊,特别无聊。最恶心的不是这些你不能做到,而是你能不能长期坚持观察。每个星期都写点东西,算是我个人的一个坚持,为了让自己写的东西让我以后看起来觉得没那么无聊,我被迫阅读很多杂七杂八的东西,试图从杂乱无章的信息洪流中抽取有用的信息,甚至将他们联系起来。为了能够取材,我开始步行,这样在路上的时间,我可以听今天的新闻演讲甚至是段子,保持信息新鲜度,当然走路过程偶尔会闪过一些有意思的念头。

       有一次,天冷,刚入冬。楼梯口,我遇到李公子,我开口第一句话是:美丽是有代价的。他听的一脸懵逼。我指了指旁边在风中瑟瑟发抖,脚曲起来的妹子,说,冬天的短裤。与周围其他女生包裹严实的双脚比起来,的确很明显。以上推理的是这样的,首先头发明显打理柔顺,衣着整洁,那么久排除是出门太急而没穿暖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吸引注意,选择变冷的天气一决胜负,一,可能没自信(猜测)二,单身(猜测)。于是便怂恿李公子用色诱去确认我的判断,结果他说穿的太low,死活不肯。

       师兄毕业那天,我和一个女生去拍照。一看到师兄,表情并不是很开心,我的疑惑马上来了?当时的想法是感情有问题,因为我没看到他的女票,理论上应该是会来才对,结果我试探性问了下。被同行的女生拖到一边臭骂一顿,你不知道他们分手了吗?(我真不知道)还要提。(冤枉啊)后来师兄坦言说,分手一段时间了,你们都知道吧。(我是刚知道的······)贼尴尬。

       你以为我随时都会进入观察状态吗?别傻了孩子,那样多累啊。有一种记忆法叫做罗马房间记忆法,我的方式有点类似这个,很多信息结论都是后来从当天的记忆里调出来重新组合的,当然这种方式我一直是拿去找丢的东西。快速得出结论需要不段注入信息和修正逻辑推理的方式,不断考证正确与否,然后重新修正,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积累和知识储备,最恶心的是要不断发散思维,联系起那些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勾勒出一件事情的轮廓,这里就不赘述了。那些吊炸天的FBI探员最强的正确判断率不超过50%,所以打脸,才是常态。事实上,每一个人都会对人有一个初步的印象,这是根据你自己的经验去勾勒的一个人,最熟悉的大概就是对朋友的认知,而之所以经常说,这个人变的我不认识了,其实是自身的认知发生了偏差,因为人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只不过当次变化稍小,被忽略了而已,这是看和观察的区别,如果你是见过一个很久不见的朋友,那么他的变化你是看的出的,这是量变到质变。

       大数据时代,利用数据去推测一个人的行为,其准确率会成为商业的上升点。其实,几乎所有人都身处在这样信息透明的时代,当我玩游戏的时候,里面显示我是一个夜猫子还是手机控或者是电脑控,社交控,包括对什么内容感兴趣,买什么东西等等,差不多一个人的轮廓就被描述出来了。每一个公众号或者是社交软件背后,都有分析用户的各种图表和记录,便于归类和销售。所以,即便你是逃到深山野林,监测卫星也能发现你,你无处可逃。无论在网上还是不在,我们都是猎人和别人的猎物,这是万物互联的黑暗森林法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与观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gl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