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在家闷了两天,晚上没什么特别的安排,一家三口外出觅食,误打误撞找到一家米其林一星餐厅,味道确实不错,而且价位还是比较亲民的(具体名称不说了,避免广告嫌疑)。吃饭的时候,女儿突然问我,爸爸,米其林是不是那个白白胖胖、身上一圈一圈的轮胎宝宝啊?他不是做轮胎的吗?和米其林餐厅有什么关系啊?
这个……我还一下子真被问住了,米其林轮胎也好,米其林餐厅也好,一直是如雷贯耳,只知道二者都很牛,二者之间也确实有渊源,可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啊?书到用时方恨少,不过这也成为不断学习的动力,幸甚至哉。
1889年,在法国克莱蒙费朗(Clermont—Ferrand),爱德华·米其林继承了祖父的事业,接手了一个烂摊子,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小的家族企业。在其兄弟安德鲁·米其林的帮助下正式创立了米其林公司,爱德华也成为了第一任管理者,现代的米其林集团就是从此发展而来的。在漫长的历程中,米其林集团自1889年发明首条自行车可拆卸轮胎与1895年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以来,在轮胎科技与制造方面发明不断,使它在后来成为全球轮胎科技的领导者,由此写下了一部辉煌的史诗。
而提到米其林,相信跃入脑海的就是一个白白胖胖的轮胎人形象,他的名字叫“必比登”。在1898年里昂的 “万国博览会”上,展台入口处那由许多不同直径的轮胎堆成的小山启发了爱德华·米其林:“如果有了手臂及腿脚,它就是一个人了!” 不久后画家欧家洛就根据那堆轮胎的样子创造出一个由许多轮胎组成的特别人物造型,从此米其林轮胎人便开始出现在海报上,他手擎一只装有钉子和碎玻璃的杯子说道:“Nunc est bibendum”。这句意为“现在是举杯的时候了”的拉丁语,来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思的一句颂歌,寓意是米其林轮胎能征服一切障碍。这句话立刻成为一句口号,在几个月的时间里,“米其林轮胎人”被明确地以法语命名为“Bibendum”。于是,米其林轮胎人——“必比登”诞生了,从此他成为了米其林公司个性鲜明的象征。20世纪末,由一些著名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零售商、广告与发行业者组成的国际评审团在对本世纪最佳50个企业标志的评选中,魅力十足的必比登最终征服了评委们的挑剔眼光。
1900年,米其林公司推出了一本简易方便的手册,《米其林红色指南》Michelin Red Guide series(又称《米其林红色宝典》),起初它主要是为驾车者提供一些实用资讯,比如关于车辆保养的建议、旅游的行程规划、景点推荐、道路导引等。后来这本红色封面的小册子开始为法国的餐馆评定星级,因其严谨的评审制度而得到读者的信任,被“美食家”奉为至宝,被誉为欧洲的美食圣经,并由此著名。后来干脆独立分离出来,成为一家全球闻名、历史悠久的为餐厅做权威鉴定的机构:米其林餐厅。
米其林的评审相当严谨与公正甚至近乎苛刻,一旦检查完毕,该监察员在随后的若干年里都不可以再出现在此餐馆,以确保下一次检查的公允。即使是米其林一星,在餐饮界也已经是很高的荣耀。米其林三星,是其对餐厅评级的最高级,由于极其严苛,全世界只有68家米其林三星餐厅。三颗星是有着令人永志不忘的美味,据说“值得特别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访的,打“飞的”专程前去用餐也不为过。
米其林的故事米其林的故事不是寥寥数语就能说完的,米其林家族为此付出了许多的努力。很喜欢一句评价,“米其林能写下这么一部史诗,是因为它具备了19世纪末期大工业家们身上典型的一种企业精神:富有远见,富于冒险,面对困难一如既往,特别是疯狂的永往无畏。”不论什么时代,都不缺少这样的一些人,一旦认准方向,他们有那种果敢、那种坚持,那种哪怕是以失去一切为代价的执着,他们创造了时代的辉煌,他们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一直影响激励着后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