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作者: 宅一刀 | 来源:发表于2017-08-20 20:58 被阅读0次

    如果你想成为一个成功人士,或者想把你的孩子培养成未来的社会精英。那么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异类》无疑是最适合的读物,没有之一。本书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方面,综合解析了,一个潜伏的“天才”是如何烘焙出炉的。简直堪称朔造成功者的说明指南书。

    个人:智商≥120+一万小时的练习+合适的出生日期

    首先我们从个人角度来分析:

    根据作者的“高智商门槛理论”:成功人士必备条件之一,是智商≥120(但更高的智商不等于更多的现实优势).例如书中列举的典型例子是:密歇根大学法学院(顶级大学)每年会降低录取分的3%招收少数民族学生(虽然分数略低,但也达到了入学门槛,证明他们也足够聪明)。这些学生在校成绩不如非少数民族学生优异。但对他们就业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发现。他们就业情况十分不错。不比非少数民族有任何区别。(首先能考上顶级名校密歇根大学,说明智商够高,即使是稍微降低录取分数线,也说明起码达到了120的智商门槛。也许没有直接录取的学生智商高。但是并不影响他们都有成为成功人士的潜力)

    所以行动的第一步是:找一个专业机构,做智商测试。如果你或你的孩子测得智商未能达到120,那么天才的门槛对于你或你的孩子过高了。如果测得智商达到了150以上(爱因斯坦的智商150),也别高兴地太早,并不是你比爱因斯坦聪明就能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这类科学巨人几百年才能出一个,而高智商的人并不少见。)因为更高的智商并不代表更多的现实优势,这仅仅表明你拿到了进入“成功”这场精英宴会的入场券而已。你需要做的是,收敛你得意的笑容,继续往下阅读。

    根据作者的“一万小时理论”:想要在任何行业走到金字塔顶端的专家级人士,必须在此行业练习时间不低于一万小时。所以,后面你需要做一个职业规划,找准你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行业,并花费一万小时的时间去“练习”。最终你会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我们具体分析看看:如果你是上班一族,按早九晚五,平均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则需要1250天,去掉一周4天,一年48天的休假,一年实际工作天数317天,换算下来,需要3.9年达到一万小时。再把请病假,事假,休年假和节假日去掉,大概需要5到8年的时间。当然这里的工作时间内,需要较高的专注力,和积极投入地工作状态。如果身在公司,心在混时间。那么50年也难成功。如果是培养自己的孩子一个爱好,要明白,因为孩子的意志力没有成人坚定,那么需要关注孩子的天赋和兴趣点来寻找爱好。有兴趣的活动才能让孩子保持持续的热情。另外因为孩子缺乏制止力,自然需要家长的督促和鼓励。最后家庭经济条件不能穷,如此才能常年支持孩子学习培养爱好。我们按照平均一天2小时的练习量,需要5000天,换算出来就是13.7年。去掉特殊情况没有练习的天数,大概需要15到18年。所以很多吃青春饭的行业,例如运动员,舞蹈家在3到5岁间就需要开始启蒙练习了。

    如果你智商在120以上,并且在一个行业也拥有了1万小时的高质量“练习”时间,却还是没能成为成功人士,那么也许是因为你生不逢时。我并不是在安慰你,作者关于个人成才的指南就指出了:“天时造英雄”的观念:即你出生的时间也非常重要的,他能在冥冥之中左右你的成功。例如作者认为,想成为电脑行业的佼佼者,需要出生于1953到1957年之间。而到了个人电脑时代起点的1975年,刚好是20,21岁。如果是1952年以前出生就是23岁以上,此时,工作稳定,或者已婚,孩子在襁褓中需要赚钱养家,不可能放弃稳定的工作和养老保险,而对新兴的个人电脑行业买单花精力。又如果是1958年以后出生,年龄太小,17岁以下,正在读中学,即使想从事该行业也没有机会。家喻户晓的互联网大佬,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和他的发小兼公司合伙人之一的保罗盖伦,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分别是1955年和1953年出生。

    家庭:中产阶级以上家庭+父母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然后我们再从家庭角度来分析:

    如果你在“个人”方面的要求达到了指标。但是却还郁郁不得志,问题的症结很可能出在你的家庭了。在“个人”和“成功”两者关系的分析里,我们提到了智商的门槛效应,不能低于120。但高于120的智商并不是必然成功。比智商更重要的是实践智力,通俗意思就是社交能力。我们平时说的智商其实指的是逻辑思维能力。有研究显示,它主要来源于基因,即个人天赋。而社交能力,主要来源于后天家庭的培养,是可习得的。作者在书中列举了“特曼人实验”的例子。所谓特曼人就是心理学家刘易斯.特曼,在加利福尼亚州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选拔出一批高智商中的高智商学生。并对他们进行常年的追踪,走访,调查。最终发现这些被特曼教授寄予厚望的“特曼人”大多数并没有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进一步说明了智商高和成功不能划等号。在更深入的对“特曼人”为何没有成功的研究中,教授把相对成功的特曼人归为A组,把失败的特曼人分为C组,最终发现,成功的A组特曼人,普遍家庭在中产阶级以上,父母的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兴趣,带孩子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告诉他们如何和不同的人打交道并维护个人合法利益。所以在年幼的孩子心中就埋下了“实践智力”的种子。从而能够在走上社会以后,游刃有余的穿梭在各类复杂的社会组织之中。所以,如果想要你或你的孩子成功,首先,要生活在小康以上水平的家庭。并且,父母要多带孩子参加社会实践,并教导孩子如何在成人的世界里生存。做一个从小就懂得社交艺术的“高情商者”。

    社会:改善教育选拔机制:将同一个年龄段(不同月份)的孩子分配到一个班或组别,减小青春期前生理差异造成的差距,和人才流失

    最后我们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

    那么除了“个人”和“家庭”因素外,宏观的社会对你的成功有影响吗?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它的影响力不容轻视。也许教育机构的一个不科学的选拔机制,就会埋没大量的行业精英。而通过科学的选拔,也许只需稍微增加一点管理工作量,不需要额外增加资金投入,就会带来更多的“乔丹”,更多的“牛顿”诞生的巨大回报。根据作者的“马太效应”理论:优秀的人因为获得越来越多的高质量培训的机会和次数,而越发优秀。而相对平庸的人,因为落后,获得培训资源愈发落后和匮乏。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社会教育机构对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分配机制造成的:不管是体育选拔还是文化课分班,因为年龄造成的生理上的差异,会导致有些年龄大的人优势明显,从而更容易进入所谓的火箭班,获得更优秀的师资和更好的学习氛围。进步更快。这种差距一开始并不大,随着时间的推移,差距逐渐拉开。优秀的人自然更优秀,落后的人就更显得平庸。最后优秀的人自然成为了所谓的“天才”!作者列举了关于加拿大职业冰球队的典型例子: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在看职业冰球运动花名册时,无意中发现,队员的出生日期,大多数集中在1到3月份。这个奇怪的现象,引起了这位心理学家的好奇。他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关键在于加拿大的冰球人才选拔机制:冰球运动是加拿大的国宝级运动项目。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时就开始了冰球的启蒙。并且,冰球的选拔方式,是按照年龄(1月1日到12月31日)来分组的。而组中按照训练水平的高低,再进行划分,表现优异的小运动员就可以分配到更高级别的组别里(而一年的生理差异,造成青春期以前,年龄越大的孩子的运动生理能力更高,于是更容易进入高级别的组别)。在高级别组中,一起训练的队友更优秀,教练更有水平,并且进入巡回赛的运动员每年比赛次数比落选的队员多2到3倍。这一系列的原因使得,优秀的冰球运动员进步飞速。于是,转眼到了13,14岁的年龄,更有希望当上职业队员。这一现象在篮球圈,足球圈甚至体育界之外的文化教育培训上也一样存在。

    所以一个国家或城市想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精英,就应该改善人才选拔机制。根据年龄(不同月份)把同一生理水平的孩子放到一个班级。尽量缩小因为生理差异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最后才进行选拔。如此就能尽量避免因为教育缺陷而造成人才的流失,培养出更多的“天才”。

    (以下是我做的《异类》思维导图)

    《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异类》:如何成功朔造一个天才的说明指南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hq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