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东郭先生和狼》

作者: 一任梅花作雪飞 | 来源:发表于2018-11-16 16:52 被阅读82次

小时候学过一则寓言,叫做《东郭先生和狼》,说的是在中山国的地盘上,一只受伤且被追杀的狼,向东郭先生求救。身为墨家学者的东郭先生为其悲情表演所动,遂以兼爱为怀,将狼藏进书袋,骗过了追来的赵简子将军。岂料躲过劫杀的中山狼却向东郭先生提了个非分要求,说帮狼帮到底,本狼正好饿了,你把你的身躯送我吃了吧。东郭先生舍不得送,与狼讨价还价,最后在杖藜老人的帮助下,斗智斗勇把狼杀死了。

这则寓言故事,以普世价值体系为参照,作了两个一般意义上的道德座标构建:一个,直指东郭先生不辩是非善恶的滥情;另一个,谴责中山狼的忘恩负义、恩将仇报。而后一个,正是这则寓言中印证了的,被广泛明确认可的道德价值标的。

寓言出自明代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把它用于迎春的判词“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影射她丈夫孙绍祖。

自此以后,“中山狼”便成为特别指向人的品行的专有名词。有关“中山狼”负载的个体的人的嚣张面目和寡义本质,便被“得志便猖狂”和“忘恩负义、恩将仇报”所概括体现,成为反人类道德逆人间常情的代名词,展现了文字、文学的巨大张力——“昔者 仓颉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文字的力量有多么强大啊,连苍天鬼神都肃然恸然悸然耸然!

然而,文字的力量,终究还是要附丽于人类才得以彰显。你看,中山狼先被人类射伤追杀,又被人类掩护活命,最终仍被人类所击杀,不光由于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中山狼”,更是由于杖藜老人的不期介入。中山狼以其低劣卑鄙的道行德性设定了的宿命,随着杖藜老人的出现便临届兑现的时辰。

寓言里的杖藜老人,绝对是作为人类正义和智慧,甚至是邪恶终结者的符号存在的。他的及时现身,具有昭示人类作为万物灵长的高尚高扬的超然意义。

他只一句故作狐疑的质问,就让中山狼乖乖就范,使其由挟持他人的恶煞,一转而为任人处置的刀下鱼肉。杖藜老人不光化解了东郭先生的性命之危忧,还与其共同联手,一道消灭了这个为兽类价值判断冲昏头脑的残忍的中山狼。

人性与狼性,向来都是在善恶范畴内相较相悖相龃龉。所有关于恶行恶念恶意的成语遣词,无不带一"狼“字,如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等等。当代作家姜戎在他的小说《狼图腾》里,对狼有着细致鲜活地观察描写。书中主人公还抱来一只小狼倍加呵护亲自抚养,与狼有过长期的零距离接触。除了对狼能平衡生态、保护草原生物链作了肯定,小说更对狼的本性进行了全方位淋漓尽致的摹写,确认其嗜血的本性源自种性的基因遗传,并不因自幼为人抚育便有丁点儿改变,这为寓言刻画的中山狼的种种特性,作了现实的感性的活脱注解。

寓言假设了一个典型情境,让人性与狼性发生交织、纠缠、碰撞、冲突。尽管狼性利用了人性的弱点,一时置人于不分青红皂白的滥施同情和危及性命的凶衅之中,但最终还是叫人性战胜了狼性,为善良、正义、博爱、仁慈重建了闪耀光芒的温暖平台。

近日,因查阅资料翻到了《东郭先生和狼》,便任由了兴趣牵引,又仔细读了起来。再读之下,辅以琢磨思索,竟自内心深处生发了与前不同的几点感悟和认识。

一,见好就收,不可贪痴。

狼出场时的诉求,是求生保命,因而哀告哀求于东郭先生。至其诉求已经达成时,理应见好就收,找个无人有肉的僻静宜狼之所,调理伤病,归于其群,共同追求下半世的静好狼生才是。

很可惜,它虽未长着狗肺却是生着狼心,暂保狼命之后,进而越过最初的诉求底线,在无生命之虞又暂呈强势的叙事背景里,得势得志而得意至于忘形,狗血剧般令故事情节又转折辗转到要吃人饱腹的悚然境地。况且,它求以裹腹的对象,竟是刚刚冒死救了它一命的恩人!

它岂有此理般地振振有词:“‘先生既墨者,摩顶放踵,思一利天下,又何吝一躯啖我而全微命乎?'遂鼓吻奋爪,以向先生'”——你墨家兼爱天下,怎么能为全我狼命去吝啬自己的身躯呢!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厚颜无耻。

至此,中山狼既于道义上先输一段情理,又把最初求生保命诉求时,尚能搏取的一点点同情,瞬间化作乌有,转而化为所有闻听此事的第三方之于它的无比痛恨,为其最终毙命埋下满沾祸患的伏笔。

二,心里想到嘴里说出的事,立马实施。

人人痛恨也不要紧,它本就是条狼嘛,狼性使然,饿了想吃点肉肉,也不能说是太过其份的操作。

它尽可不打招呼便痛下狼口;或基于东郭先生救命之恩,先礼节性地招呼之后,假装确为饥馁所驱,才实是迫不得已而痛下狼口,顶多赚个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也就算了,毛长皮厚的,没有所谓嘛,至少“留得狼命在,不怕没肉吃”吧?

它偏偏不。它偏偏还要装,还要装出一副循理行事、以理服人的姿态,非要把背情弃义的事弄成合乎法理情理的样子,以求得程序正义。不成想,这种虚伪地表演反而给了东郭先生以转寰的余地和翻转的契机,最终,被杖藜老人略施小计——“试再囊之,吾观其状,果困苦否”?酷似后世之“请君入瓮"的预演——让中山狼将大把大把活下去的机会统统丧失殆尽,其命运重又为别人操控,终是懵懂懵逼地送了狼命。

从这点上看,可以送它两个字:悲夫!

是狼也不能过于烧包。

三,要清醒认知自身的角色处境,别耍小聪          明

中山狼第一次招来杀身之祸,就因其调戏人类所致;它却不总结经验也不吸取教训,在躲过一劫后,重又站在了人类的对立面,由调戏、挑衅再到挑战,对自身作为孤伤之狼的角色,始终没有一个清醒地认知;也忘记了其并未完全逃离危机四伏的凶险环境——赵简子是带着狐疑发了毒誓才离去的,“求狼弗得,盛怒,拔剑斩辕端示先生,骂曰:‘敢讳狼方向者,有如此辕'!”他极有可能会驾着断辕的战车重返现场的。中山狼在书袋里肯定听个一清二楚,怎么一转换背景就忘乎所以了?

更显聪明过头的是,它把吃与不吃东郭先生的决定权,在东郭先生的自我辩护下自动放弃,让另外未知的三人裁决。这便又把主动权交还于人类,傻傻完成了彼此角色的互换。“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凶残如是的中山狼不懂得这个道理吗,此时昏昏然丢却了狡诈狡猾,忘记了自个儿只是一条狼而已,毕竟也还是读书太少啊!不用说允许东郭先生去问三个人,即便是在找不到人而求诸于树问诸于牛、且树曰可吃牛曰可啖的利好盘口中,只碰到一个偶然路过的杖藜老人,便轻轻松松地要了它的狼命!

畜类就是畜类,仅仅依仗着那么一点点依附于凶残刁诈的小智商小伎俩,就想与人类作对,只可能有一种结果——作死。

No  zuo  No  die,信矣!

相关文章

  • 再读《东郭先生和狼》

    小时候学过一则寓言,叫做《东郭先生和狼》,说的是在中山国的地盘上,一只受伤且被追杀的狼,向东郭先生求救。身为墨家学...

  • 东郭先生和狼

    东郭先生和狼是耳熟能详的典故,赵简子狩猎追逐一只狼,狼拼命逃窜,遇到了东郭先生,东郭先生牵一头驴行走在山路上,驴身...

  • 小伙扶摔倒大叔反被讹:他们的自私,正在杀死我们的善良!

    《东郭先生和狼》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东郭先生救了一只被人穷追不舍的狼,他冒死帮狼躲过危难,救了狼的性命,狼却恩将仇...

  • <东郭先生和狼>(二)

    <东郭先生和狼>(二) 东郭先生骑着毛驴走到半山腰,草丛中忽地窜出了一只狼。狼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头,休走...

  • 做好自己

    东郭先生和狼,大家都记得这个寓言故事,东郭先生救了狼,狼却要吃他。 人不能太善良了,太善良了就成了傻,古人就有,人...

  • 现实版的东郭先生的悲惨人生,告诉你缺乏“理性的同情”会带来什么

    我们都知道“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东郭先生盲目善良,对凶残的狼发善心,最后却落得要被狼吃掉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

  • 作文选编(5)<东郭先生和狼>(二)

    <东郭先生和狼>(二) 东郭先生骑着毛驴走到半山腰,草丛中忽地窜出了一只狼。狼恶狠狠地说:“东郭老头,休走!上次你...

  • 10月25日阅读打卡

    东郭先生救了一只狼,狼却恩将仇报要吃了东郭先生,还好以为老者救了东郭先生。 故事告诉我们,要懂得区分好人坏人。

  • 东郭先生和狼外传

    话说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之后的若干年里,狼的后代一直在寻找,帮助东郭先生杀死狼的那个猎人,或者是猎人的后代。 这一天...

  • <东郭先生和狼>(一)

    <东郭先生和狼>(一) 一天,东郭先生背着一袋沉甸甸的书,路过一片树林。走着走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东郭先生和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iqf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