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这个成员源自韩信伐赵时被大军压自河边,在退无可退时激起众志、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竟反败为胜。世人皆以为韩信靠的是背水一战而生,却多半不知其“守正出奇”的故事。
韩信伐赵
韩信伐赵前聚拢的几万部队(史料不详,有说两万,有说五万),多是临时组建,正面交锋绝拿不下赵军。赵军一是人数众多,据史料有近二十万。二是占有地利,其驻扎的井陉乃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听闻韩信将伐赵,谋臣献计赵军统帅大军守好井陉出口,在出几万兵力借助地利偷袭韩信部队。两部队前后夹逼,不能全歼也能断其后路。赵军统帅自恃兵力数倍于韩信,正面一战足以将其覆灭,并未取谋臣之计。韩信派探子得知赵军不予偷袭后,仍旧不放心派了勘察部队先行确认没有埋伏后,才将大军推进到井陉口,距离赵军仅一河之隔。
翌日,韩信命一万多大军渡河后背水列阵,同时命两千骑兵秘密渡河绕自赵军侧翼埋伏。赵军看到韩信一万部队背水列阵,更佳轻视韩信了,这种阵势只需要一个冲锋,韩信部队全得掉水里。但由于主帅韩信未露面,赵军也是按兵不动。
紧接着,韩信带领剩余部队渡河,并去到赵军军营前请战。赵军看到对方首领前来,自然出动大军应战,留小部分部队留守军营。由于两者兵力的悬殊,不久后韩信部队节节败退,输的连大军仪仗、军旗等重要信物都弃之不顾了。赵军留守部队见韩信大势已去,纷纷离开军营加入战场想要争夺战功。
韩信部队败退时,此前背水列阵的一万军队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缓冲,为退下来的军队争取到了安全撤退的时间。大军压境,韩信几万兵力已无退路。此时韩信大喊,“退无可退,何不背水一战”,众军皆知不战必死都奋起反击,赵军一时进讨不到便宜了。两军进入胶着状态,赵军一开始以为能一战将其覆灭的算盘失算了。
韩信此前派出去潜伏的部队此时发挥了作用,在守营的赵军离去后,他们迅速拿下军营和城墙,插满韩信一方的军旗,必不断大喊:“赵军已败,赵王已被俘虏”。赵军见前线胶着,遂生退意,一退却发现后方军营已失,且不知军营中敌军几许,纷纷乱了阵脚。韩信见赵军大乱,告诸众军对方军营已破,命众军对赵军发起冲锋并重创赵军、屠其首领,以少胜多拿下了这背水一战。
守正出奇
韩信伐赵的背后,可以看到孙子兵法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