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十六章 知常不妄

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十六章 知常不妄

作者: 越若稽古圣 | 来源:发表于2021-10-17 14:22 被阅读0次

    至虚极也,守静督也①,万物旁作②,吾以观其复也

    ①这句应该断为,“至虚,极也;守静,督也”

    ②旁,本意是侧,边;引申为广泛。

    ③督,主线,主要的途径。例如“缘督以为经”《庄子》

    ④复,这个字很重要,我们经常看到“反”“复”如果不真正弄清楚,是很难理解透彻的。“反以观往,复以验来;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此。”从这段话可以明白,反(返)是指返回去看初始状态,也就是从过去总结经验;复是按照当前的状况,总结,推演,以推测将来的状况。

    现在思想界有两种很错误的思潮,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啥都是随机的,偶然的,是不可预测的,比如说到某个英雄人物,建立了很大的功勋,他会说“没有这个人,还会有别的人出现”,由此的推论就是这不过是偶然,如果什么事情都是偶然,那我们做事的意义还有什么?那不如都躺倒等死,反正人都是要死的嘛!这是一种看起来很高深莫测,其实是一种很错误的思想。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主观选择的能力,趋吉避凶的本能,一个个体,一个组织,一个集团,之所以能越来越强,是因为他不断的选择,好的东西留下来,不好的有害的垃圾排出去,这样才能越来越强大。


    当然这种取舍是需要智慧的,有时明明是自己觉得很聪明的选择,最后结果却是不好的。《道德经》就是告诉我们怎么去做正确的取舍。还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就是过于主观,遇事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和成见,明明和客观现实不符合,还是强行去做,看起来很努力,但是却是错误的选择,最后导致不好的结果。 这两种错误思想,都是老子所反对的,要仔细分辨。

    至虚这种状态,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守静,是主要的途径。万物纷纷产生,不断运动变化,我来考察他的运动方向。

    夫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归根曰静,静是谓复命。

    万事万物纷纷纭纭,让人眼花缭乱,但是都有着其本源,我们看问题考察其本源,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这就是“静”。举个例子,三岁小朋友玩球的时候,把球扔出去,总是跟着球跑,球不断的弹跳,小朋友跟着追总是抓不住,直到球停下来才能抓到。等他大一些以后,就会根据常识判断球的运行轨迹,打好提前量,很快的把球抓住。玩球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复杂的事情我们其实也需要采用类似的方法,总结规律,然后根据规律去推演,判断事物发展方向。这样,就能做到“静”(也就是不瞎忙,不做无用功)。静就叫做回归本性。

    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作凶。

    天行有常

    回归本性就是“常”。知常就是“明”(英明)。常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比如太阳下山了,我们知道第二天会再升起,而不会惊慌失措。秋天到了,我们要收庄稼,然后把种子藏起来,到了明年天气又会暖和起来,到了合适的时候再播种,这就是常。也就是可以重复的事情。我们之前看了很多鸡汤文,某某名人怎么说,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是不具备可操作性。象这种不可重复的经验,是没有用的。

    韩非子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韩非子还专门讲了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种田取得收益是可以重复的—是常;捡到死兔子是偶然事件,农夫不种田了,天天守在树下希望捡到死兔子,结果庄稼都绝收了,要饿肚子,这就是妄。如果我们想发横财,把自己的大部分钱财那去赌博(这是不可预测的),最终肯定会倾家荡产,或者做事情总喜欢孤注一掷,不知道仔细了解清楚,根据客观情况做出评估,而是赌运气,这就是“不知常,妄作凶。”。《管子》(管仲)也说过,“不为不可复之事”,也是这样的道理。

    守株待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帛书版《道德经》揭秘 第十六章 知常不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ji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