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活得很“丧”的人,大多数生活方式是“安逸到比老年人还轻松”;或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本能地逃避起现实,把麻痹自己当成了让自己不痛苦的解决方式;最终在这种日复一日的“丧”的状态中,倒地再也不知如何爬起来。
我想这个倒地之后再也爬不起来的状态,都不是我们内心真正想要的。
有时候很丧的时候,苏格拉底的一段话一直很治愈我: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东西,没有一样是不需要辛苦努力就可以得到的,生活虽然会很沉重,但是却很美好。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其实有丧的感觉,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时常感觉成为孩子的妈妈,再加上创业,真的可以连“丧”的时间都没有,所以觉得很丧的时候,反而是我可以忙里偷闲的时候。
我可以正大光明地让自己去直面自己的“小确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和工作、家庭、生活无关,这某种程度上也是“忙里偷闲”。
我想,比起忙碌,我更怕的是让自己无所事事、虚度光阴。
在忙碌的时候有“丧”没什么,我可以正大光明地让自己去放松,但如果是一直虚度,就只会让自己如温水里煮的青蛙,最终可能连生活的意义是什么,都找不到。
职场妈妈最容易担心的一个点,就是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够多,会不会让孩子受到牵连和影响,这种焦灼的状态,往往最限制我们。
很多时候我们追求平衡,其实是在考虑利与弊,而这种状态会让我们陷入焦灼和纠结。
我们太焦灼了,焦灼到连自己“丧”一点,都觉得可能对不起家人对不起团队;我们也很纠结,纠结到连处在放松和度假里,也一点都没有让自己停下任何的工作和包袱。
但这种状态并不会让我们好过一点。心里揣着工作,看着孩子,想着合同,读着绘本,这种分心的状态,最后只会让我们压力越来越大,“怎么孩子没陪好,工作也没做好,我该怎么办?”
所以如果很丧,就让自己一丧到底;如果要陪伴,就让自己全情投入;如果要想问题,就让自己开动脑力,进度不快不要紧,千万不要三心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