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岁的外婆,晚上的呼噜声比钟声还响。我们白天去城墙,我忙着拍照,她常常把我一人甩在后面。或者我一个不留心,她又钻进了哪个小店,害我一人在大街上干着急。“她利索得像个男子。”我爸常这么说。于是也丝毫不担心我独自一人带她出门远行。
跨年夜的西安灯火通明华灯溢彩,这个节点和外婆回到西安,可以听钟鼓楼。祈福钟声已经响过12下。就在刚才,钟鼓楼广场上震耳欲聋的电子乐突然停了,钟声几乎踩着DJ那个被掐断的电音接踵而至。多么沉而深远的钟声呀,在这个偌大的西安城里,是黑夜中一波一波的海浪,以钟楼为原点,向外推进,匍匐于路上,游荡于城墙,冲刷掉天上的浮云,洗出了千年前的那个月亮。
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一直挂在祖屋墙上那两位老人的故事。两张画像画得极为精细,因为美导致我只记得曾祖母的那张。
曾外祖父是夜里回来的。从西安到衡阳,两千余里路。曾外祖母听到消息后跑着去迎,一直迎到村口。10年前他走,曾外祖母却是多一步都没敢往前。他们的七个孩子,哭成一团。他跨过门口乡亲为他准备的礼篮,狠着心走了。
他回乡的消息很快传开了,有人问他这一去十年都做了啥,他只字没提只是避开。回来后的曾外祖父做的第一件事是变卖家产。田、地、山能卖的都卖,能转手的一样不剩。传得更快的还有各种猜测,“哎哟,肯定和他那个老爹一样,在外面输了个精光。真是败家子啊!这么大一个家产就这样败光了”。风言风语传到曾外祖父耳朵里,他也不做任何回应。他做的第二件事情是去学堂报到。学堂的先生走了很久,他去顶上。家里卖的卖、换的换,只剩下一些日常家当,还有好几大箱旧书堆在阁楼里,他也不再看了,他开始忙着修祖宅。他在门口挖了一口水塘,养鱼和浮萍,还有一群闹哄哄的鸭子。儿时我还常去那口池塘游水。等到秋天宅子修好后,他喜欢坐在屋檐下晒太阳。后来又换了我的外公常坐在那儿看书读报。
外婆生日那天我们电话,我问她有什么愿望,她说想再去西安一趟。这趟,我是来陪她还愿。在市区随意逛了逛,她说要去找一棵银杏树。曾外祖母在院子里种过一棵银杏,只是迟迟没有结果,光长叶。只因曾外祖父去世前说他记得西安那个地方,有一株偌大的古银杏,在郊区的古观音禅寺里。金秋的时候,灿烂如华冠覆顶,飒飒风过,金叶漫天飞舞,刹那芳华。
这株银杏树现在早已成了网红。只是将网红和我的曾祖父联系在一起,历史给我的想象力出了一道难题。我们租了一辆车,一边闲聊着,一边往终南山开。
曾祖父来西安做什么?怎么会四十几岁还想着离乡背井?他吃得了苦吗?”我的疑惑迟迟得不到解答。
“他可能是来做地下党的。虽然他谁也没说,但后来你大姨在家找出来过一个本子。”
“那本子现在在哪里?写了什么?”
“烧了。里面记录了一些他在西安的事,还有他和一些人的合影。但我们也仅仅知道这些。”
外婆说着说着睡了过去,又响起了呼噜声。我的内心巨震。
我们来的时间,银杏正好。我看到阳光穿过树叶的身体,在半空中纷纷脱离,就像一场聚会的狂舞片段,它们像是活在另一个时空。她去殿里烧了香,我们在树下坐了良久。
停泊在昨日离别的钟鼓楼,好多梦层层叠叠又斑驳。我怀念自己18岁那个漆黑的西安城;怀想曾祖父的西安,就在今晚,再来一杯长安敬明月,再舀一瓢长安敬年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