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栋老师:大家都要早起,早起可以做很多事情。
今天讲的是道德经的第十七章。
道德经的第十七章。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道德经很多人是以为专门写给管理层的,但是如果只适用于管理层的,那就不能称之为道德经了。它适用于方方面面,比如对我们做父母的。第十七章,讲的是几个状态。
不管我们怎么去教育,孩子对于我们的教育好像都不太赞成!所以生活中很多的困惑一定是我们从言多造成的。智者见智,不管有什么困难都是他们的垫脚石。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任何时候我们要说好话。智者看到的都是好的方面,转换成自己的垫脚石,而有的人会觉得这些事情就是故意来绊我的。
作为父母,我们其实也是管理者。我们做好本位是什么?诸葛亮究竟是不是好的管理者,通过太上,下知有之,就可以做出判断。诸葛亮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时诸葛亮派了个使者去见司马仪,司马仪想办法让使者放松,去讲出心理话,就讲出他们的丞相特别辛苦,连惩罚士兵40大板都要亲自做。然后说到丞相身体不好,吃不下去饭。司马仪就获得了重要的信息。
全军上下,诸葛亮都要亲力亲为,那其他各个职位的人就没机会去锻炼,去犯错,去成长。
人算不如天算,所以大家千万不要去看相,当你去看相时,你那时候就是假相,真正的相,是平时自然的状态。是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
作为一个管理者,作为家长,我们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我们知道其中一点是孩子不读,我读,孩子不学,我学,但是更高级别是什么?我们的本职工作是掌控全局,管理全局,不是亲力亲为,从早到晚忙具体的事情,那下面的人就会是无能之辈。好的人才也会带废。
一个企业从起步,到上行,到失败,其原因是什么,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应该有格局,不能事事都亲为,树挪死,人挪活,就是管理者很关键。张良到项羽那边一事无成,但是到了刘邦后,就不一样了。整个大汉三大将领其中一个就是张良
人要注意转换自己的角色。我来讲一个故事,唐朝贞观年间,老人家在下棋,下棋的老人家跟你看棋的人只看棋,不要插嘴,这样他们每天下得很开心。有一个路人看到他们那边开心,说他们之所以能够开心地下棋,是因为当今皇帝。
但是下棋的老人家不认同,他们觉得是因为自己的辛勤劳作之后能够这样。路人说是跟当今皇帝的治理有方。但是老人家还是不认同。
一个企业的领导人,如果下面员工各个层级的人都能见到他,那就不正常了。如果大部分的员工都看不到老板,但是作为集团公司却能运作的井井有条,欣欣向荣,那就说明他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
秦国建立了一套秦法,后面皇帝即使无能,但是有这样一套制度,也差不多哪里去。管理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这套制度也要是利他的。一个企业定位不能只顾赚钱。要利大众,利员工,利参与者。华为任正非开始持股80%,现在是1.4%这是很少人可以做到的。但是现在的1.4都大于当初80,现在华为一个企业经济总量可以顶内蒙古一个市。
我们的工作和教育好孩子都是一体的。虽然我们经常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弥补不了教育的失败。但是教育孩子不能单独抓出来。家里的总体能量都有关系的。工作跟教育孩子是有关系的,做好本职工作是必须的,然后结合起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教育好孩子,家庭和谐,大家一起齐心协力,就轻松很多。
做父母,不要做保姆式的父母。我们影响到孩子积极向上,阳光的,他会为自己,为家庭争光,他自己就很积极了,这个状态出来,就不用操心了,但是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开始带兵打仗要亲力亲为,之后就要居到家庭管理者的位。家庭所有事情都要全局观,整体规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