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蚂蚁和大鳄鱼
原文链接:迷信
迷信 迷信 迷信 迷信 迷信这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而且在每个人的心中多多少少的都有一些不同的影响作用,不存在完全的信任和不信任,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都是“不能不信,但又不能全信!”的客观看待。
现如今这个社会人们常说的两类人(为()的地方衣食父母的和经商的)最信这些,为什么呢?正常来看,他们所处的角色是一个类似于“战场”一样的存在环境,也就是说危险和被危险的成分和可能性更大一点,俗话说:“商场如战场”,“G场就是一个权力场”,在这里比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更多的是关系,因为有了更多的复杂成分,自然也就多了更多的不可控的可能。所以用精明来形容商人,用圆滑来形容为G之人是很贴切的。
仕途和钱财是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的人生高度,因人而已,有些人享受钱财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快感,有些人享受着权利带去的便利和自在,只是在其追求的过程中往往走偏了方向成了迷途中的羔羊,至于这样的羔羊是“人之初,性本善”嘛?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人们对于迷信的事情只有在自身所处的情况感觉不能把控或者不能确定的时候才会外在寻求的一种心理安慰和行动指引,更多的情况是在早些年的港匪剧中看到的关于某些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之前祷告的一种祈求和保佑,如果情况有异的时候就会提前做出改动,由此看来,这样的心理寻求活动的有迹可循的,而且古来有之。
其实对于很多事情从概率上来说大部分的情况都是一半对一半的情况,做或者不做,是或者否的选择而已,其实不难,想必大家多少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大人对于某些事情一时无法决断的时候,往往会寻求一种更简单的方法辅助快速做出决定,比如说是抓阄或者是让旁边的小孩子单纯的替自己做出决定,因为小孩子的思维是单纯不受外界干扰的,往往对待复杂的问题我们首先需要做出的一步就是简化自己的思维去看待和处理。
外在的寻求心理的支持更多的是一种不自信或者说是不确定的一种心理表现,在人们完全有把握的情况下做出的决定还有失误的可能,更何况在自身不是很确定的情况下的犹豫呢,这些也是常理所在,虽然说多一层的顾虑就少一份的危险这样可能会延缓我们做事的效率和速度,但是更多的情况下是要用礼多人不怪的思维去处事和决断,在现如今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效率很重要,但是一个小小的错误也可能酿成一个无法弥补的大祸(就像是巴林银行的覆灭一样)。
突然想到了今年《中国好声音》上面其中的一期当中李健老师也说了那句话“热爱音乐的孩子都是善良的”,但是我的第一反应是想到了李天一,其实对于这句话我也是认可和赞同的,只是一时太敏感的想到了一个典型的反例而已,现实生活中不仅仅是喜欢音乐的孩子是善良的,这个音乐一词还可以换成画画、看书、运动等等,孩子们一开始谁又不是善良的呢?只是他们太容易被改变和影响了,就像是风雨中的一棵小树,很容易的被风雨刮歪了身子松动了根基,他们固然有错,但是错不占全责,真正的孩子他们是被监护的对象,其监护人和所处的大小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说个最简单的情况,如果你觉得自己买的衣服是穿给自己看的,那么就没有必要过多的寻求别人的意见,因为他人的看法跟你相同倒是还好,如果跟你的想法相反,那么你肯定会继续寻求下一个人的意见,直到听到那句你想听的话语才会停止寻求外在的意见,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决定买下这件衣服,只能说明你对她一开始不是真正的喜欢,因为自身的心理不明确才去寻求他人意见的,如果你是一开始就满心的喜欢又怎么会浪费时间和口舌去寻求别人的认同呢?
同样的道理也适应于人与人之间,如果只是简单的好感或者一点点的喜欢又何必装出一副爱的可怜样呢?这不仅仅是自欺欺人的表现,也是对对方感情的不负责和亵渎!
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购物心得吧,一开始看上的东西犹豫迟疑之际就被别人拿去结账了,也可以说这是商家的一种饥饿营销的方式,但是道理是行的通的,除非物品对于你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情况,否则你敢说你不后悔嘛?它或者他没有出现在你的生活中却对你毫无影响的话,那么愉快的告诉自己吧,那还算不上是喜欢!
迷信也好,喜欢也罢,请做好你的选择,要么全信要么全不信、要么就是要的决定要么就是不回头的决绝,没有中间地带,也就没有更多的无奈和伤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