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伏太因
编 / 伏太因
电影《蝙蝠侠:黑暗骑士》中的小丑角色令人印象深刻,其精神病态、玩世不恭、混乱的行事风格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和拥趸。希斯·莱杰近乎完美地演绎了这个DC 漫画中的超级反派,将他的癫狂、残忍、偏执、神经质等特点展露无遗。
小丑被评为最完美的反派,尽管他是虚构的人物,但他向观众敞开内心深处的世界,似乎是真实的。
所有类型的电影,从动画到喜剧,都以冲突为基础:好与坏、旧与新、善与恶。这种冲突增加了戏剧性,丰富了情节。
01 影视中的精神病态角色
说到荧幕前的反派角色,我脑海里第一个浮现出来的就是《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安东尼·霍普金斯塑造的汉尼拔,以 “吃人”和摆弄人心为乐趣。极其聪明和老练的性格使他成为有史以来最好的反派之一。然而,汉尼拔还有另一面:异常冷静、情绪化、极具洞察力、富有魅力。
还有《猫鼠游戏》中小李子扮演的诈骗犯阿巴内尔,诈骗手法神通广大,智商超群,甚至在一个星期之内准备并通过了律师考试。他伪装各种身份而游刃有余,医生、飞行员、律师等等。将人心和感情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警察诺曼·史丹菲尔,在影片的开始就杀害了女主角一家。他邋遢、磕药、爱财、不分是非,草芥人命,他会在杀人的时候听贝多芬,会霎那间暴跳如雷,会不分青红皂白杀人,来满足心中某种变态的需求。他神经质、艺术、癫狂,他将这些表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个恶贯满盈的角色却展现了一种别样的魅力,大受影迷欢迎。
通常来说,我们倾向于回避内心的“阴暗”想法。例如,当人们得知一个厌恶的人碰巧和他们有同样喜欢的电影、食物或歌曲时,他们会感到不舒服。因为我们下意识地想要把自己与对方划出一道泾渭分明的界限。
但是,影视剧中为何有些“精神病态”的角色为何如此令人着迷?
事实上,这与“成功精神病态”(successful psychopathy)有关。
首先,精神病态(Psychopathy)在人格领域中, 可以称得上是一种“至暗”人格。有如下特点:
智力正常甚至远胜常人、有魅力、低自杀倾向、冲动反社会行为、肤浅的感情和虚伪
与此同时,心理学家们也区分了“成功精神病态”和“不成功的精神病态”。
克莱克利在《理智的面具:试图澄清关于所谓精神变态人格的一些问题》中首次描述了“成功精神病态”的一些特点。
根据克莱克利的说法,一些精神病态者会表现出一种自相矛盾的人格结构。一方面,这些人外表迷人,没有自残倾向,口齿清晰。另一方面,他们冷酷无情、以自我为中心。
那如何具象化“成功精神病态”的概念呢?
这要借助“三元精神病态模型”。这个模型定义了精神病态的三大结构:
1、大胆(boldness)大胆用来描述在危险和威胁面前能够保持镇静、考虑自身情境的能力, 从应激事件中迅速恢复, 高的自我肯定和社会效能, 对危险和陌生的忍耐力。
2、去抑制(disinhibition)去抑制指缺乏计划性和远见,对情感和冲动的调节,和缺乏行为约束。
3、卑劣(meanness)卑劣是三元精神病态模型的核心,意味着个体缺乏共情和亲密关系,蔑视他人,喜欢剥削和掠夺他人,操纵欺骗他人获得利益。
而那些看起来富有魅力,令我们欲罢不能的反派角色,通常被称为适应性或亚临床精神病患者。
即,一个人在取得成功的同时,又会表现出精神病态人格的许多核心特征。比如,喜欢冒险、打破常规、富有号召力、无所畏惧;但又冷酷无情,心狠手辣,腹黑满满。
像这种成功的精神病态角色可以这么表示:
成功精神病态=高水平大胆+高水平卑劣+低水平去抑制(Persson et al.,2019)
对于成功精神病态的人来说,
大胆赋予了他们充满韧性,不屈不挠的意志,以及镇定自若、沉着的心境;
高水平的卑劣特质让他们能够足够冷酷,做尽坏事而不必有任何心理负担;
低水平的去抑制,代表着高度自律和忍耐性,超强的情绪控制力和计划能力。
这就是为啥大反派都是深谋远虑,经常能忍辱负重的原因吧!
心理学家克劳斯认为,对于虚构的世界来说,我们的思想会对反派更加开放。与其说是被荧幕中的角色吸引,不如说是被我们内心沉寂着的黑暗所吸引。
虚构与现实是分开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在影视中更能安全地探索自身的黑暗一面和无意识。从而延伸到那些邪恶的、不道德的角色。
人们会认同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即使可能代表着邪恶。
于是乎,当我们被那些 “喧宾夺主”的反派角色的吸引时,我们也可以探索在现实生活中,自身的欲望会如何影响我们。
就像诺兰在塑造“小丑”这一形象中加入自己对人性的思考,并向我们诠释其对正义的思考。这让蝙蝠侠成为具有人文关怀,平衡光明与黑暗的英雄。
对于我们来说,对反派的喜爱基于一个假设:即故事是虚幻的,并不真实存在。
但这种将自我视作为电影中的反派的满足感,是否最终也会在现实世界中体现出来?
以上。
我们的公众号【心知岛】【壹念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