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奥数,怎一个“冤”字了得(二)

奥数,怎一个“冤”字了得(二)

作者: 每日好题 | 来源:发表于2019-01-08 11:28 被阅读0次

当了解“奥数”的由来后,你是否会为它第一次叫冤,“我只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只是为了促进数学教育改革,为探索数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我只是为了发现和培养人才; 我只是为了为参加国际竞赛做准备”。

四个“为了”是那么的理直气壮,只是一不小心被有心人利用了,被异化的奥数竟演变成一条“产业链”,被一双无形的黑手牢牢地绑架了。

还是从数学竞赛说起,“数学要解题,要发现问题,创造方法,年复一年进行的数学竞赛活动,不断地为数学问题的宝库注入新鲜血液,常常把学术形态的数学成果转化为可能用于教学的形态,早期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不少进入了数学教材,成为例题和习题。”如果以当前的小学教材来说,“鸡兔同笼问题”“植树问题”这些奥数中的经典问题在教材中已经司空见惯,成为了教材中或者说数学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另外,从相关数据分析来看,近年来在“数学学科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得主中,至少有一半得过奥数金牌。菲尔兹奖与20年前左右的国际数学奥利匹克竞赛(IMO)成绩具有非常高的相关性。比如,华裔数学家陶哲轩,数学鬼才佩雷尔曼,历史上第一位女性菲尔兹奖得主伊朗数学家玛利亚姆·米尔札哈尼,还有被称为新生代数学界最恐怖的存在的舒尔茨,他们早年都是IMO获奖者。

可以说,奥赛为数学教育、数学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是,众多的专家却说,“在中国,只有 5% 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这里,大家忽略了一个前提条件,“5%的学生适合学习奥数”是指去参加竞赛,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还是可以学习奥数的,就像前面提到的“植树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这些经典的问题也都是教材中要求掌握,每次考试必考的问题。

究竟要不要学习奥数,谁能告诉广大的家长和学生满分的答案是什么?

要想知道满分答案,你得先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校内数学学习是否学有余力

(2)是否对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

(3)是否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

如果你满足了以上三个基本条件,你就可以学习奥数了,尽管你不一定属于那5%的集合,但学习奥数一定是有利于培养理性思维,有助于智力开发,提升自信心的。

当然,如果家长急功近利,强迫孩子学习,孩子本身又对奥数学习没有兴趣,奥数的学习将会强烈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更影响他们对于基础数学的兴趣。

这就是下面需要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奥数究竟应该怎么学?

在“怎么学”之前还要厘清一个问题——“学什么”?

如今市场上的奥数教材琳琅满目,一般来说,知名度信誉度高的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比较靠谱,再向老师或朋友咨询一下他们的经验,这样就能做出大致判断。举个反例,前段时间网上出现的这道题:

如果把左下角那块一条边是圆的小三角形涂黑,那么确实是个小学奥数题,就是矩形面积减去两个圆的面积除以2。

但是现在少了一块怎么做?小学生是不会做的。明明不是“奥数”的错,但是锅却由“奥数”来背。

这些题究竟是哪冒出来的。如果是某老师出的,那就请他自己做答;如果是某书上看来的,那就请书的作者做答。

最后一个核心问题,奥数究竟怎么学?数学怎么学亦是如此。

1.学习奥数不是“刷多少题”,而是锻炼思维、形成能力。

2.学习奥数不是“超前超标超多”,而是有意思、有意义、有挑战。

3.学习奥数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主动思考,尝试思考。

4.学习奥数不是为了最后的一张证书,而是带来学习的自信。

如今鱼龙混杂的奥数大背景下,学得累不说,说不定还会被坑人的“思维”或者变味的“奥数”给毒害了。

愿广大家长拥有一双慧眼!

奥数不过是替死鬼罢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奥数,怎一个“冤”字了得(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svr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