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也谈有为与无为

也谈有为与无为

作者: 巡抚李 | 来源:发表于2016-09-19 21:37 被阅读0次

今晨看王东岳《知鱼之乐》的“有为与无为”这一章节。其观点是,世人虽崇尚有为,可无为才是能让事物、人长存之道。因为人一旦有为,便陷入到一种极不安稳的状态,为了保持有为,就要不断用相应甚至更多的“能耐”或“有为”来弥补,如此恶性循环。反不如无为,老子曰“无为而无不为”,这是一种不要刻意维护的状态,因而不受束缚,不为他物而泯灭。

书中的无为和有为,指的便是一个生命体、亦或是非生命体是否有较大的能耐。书中打了个比喻。纵观自然界,凡是能力较强的高等“有为”物种都不免快速灭绝,譬如哺乳动物或脊椎动物。凡是能力较差的低等五种,反倒长存不衰,比如无脊椎动物或原始单细胞生物。另外作者还把人类的有为视作被大自然所抛弃,就如同失去父母的孩子必须自己掌握照料自己的本事一样。

我在看到这般描述时,思想本是万般不肯接受的。如果纵观自然界,花岗岩自然比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更长存于世。但是如果我们仅看人类,因为人类的有为,有了科学,有了医学的发展,人类的寿命才得以大大提升。有了农业,人类才得以大规模的繁殖。每当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资源即将用尽时,新能源新科技便应需而来。人类正因为有为,才获得了生物界角度的成功:稳定的繁殖。在人口不断的增多的情况下,整个社会经济总产值也在上升,因为人类天生就是有创造性的,每个人都是,都在创造着价值。

但如果抛除掉有为与无对于每个物种天生的因素,只从个体欲望来讲,无为却是无不为。有句话叫“无欲则刚”,人越是有为,越是获取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源,越需要更多的努力、有为去维持,为什么人一定要这样呢?如果能够做到无欲,无论富裕或是贫穷,都不对物质、名声等有所欲求,不刻意去维持什么,岂不就与无为一样,不受内心的约束。即使是无为之人,如果内心是期望有为的,也一样会被强大的欲望和压力下形式。

不受约束,自然从心而事。但因欲望的约束,反而做不成真正想做好的事。急功近利、妒忌他人都是因为欲望过高而反向行之。从这个角度讲,“无为而无不为”更加贴切。

哲学需要长久、深入的思考,即便如此,谁有真能自信的说“我已看透事务的本质”。今日看人类,暂且把无为与有为视作无欲跟有欲,并以此来看待老子的另一句喟叹:“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相关文章

  • 也谈有为与无为

    今晨看王东岳《知鱼之乐》的“有为与无为”这一章节。其观点是,世人虽崇尚有为,可无为才是能让事物、人长存之道。因为人...

  • 有为与无为

    喜欢顾城的一句话:任万物自生,如天观世。每一个生命的美丽都不去驾驭,自现而自隐,自灭而自生。 天地之物,远非人类所...

  • 有为与无为

    must to do/have to do,孔子的有为与无为。 Do what you have to do , ...

  • 无为与有为

    无为,是去除一切烦恼的根本方法,从粗重的烦恼到思想中极细微的执见,凡所着象,即是虚幻,无为可以解决明心见性的问题。...

  • 无为与有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这是老子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中的一句话。 我的理解,这里讲的无为就相当于现在很多老师所提倡的...

  • “有为”与“无为”

    阳光下,一只蝴蝶追着光的影子翩翩起舞。它定是爱极了这光,才会如此奋不顾身地朝它飞去。时而翻转,时而轻舞。 待...

  • 无为与有为

    【头脑是有为,身体是无为】在古人眼里,身体就是天下,就是国家。国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切皆以修身为本...

  • 有为与无为

    有为也即是有用,无为也即是无用。 有些东西看似有用却是无用,无用的东西看似无用却是有用。 好比杯子,大家都认为杯子...

  • 生活启示录第140集(有为也无为,无为即有为)

    什么是有为?什么是无为?有心即是为!你的有为,或许是在别人眼中的有为。你的无为,也可能是别人眼中的无为!有为或者无...

  • 2019-01-26

    有为法处寻无为,无为处处有为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也谈有为与无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vn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