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聊郑板桥的《沁园春·恨》写的恨什么。
这就要从郑板桥的经历说起,他是汉代大学者郑玄的后代,虽然也是书香门第出身,但是早年生活困苦,母亲早早去世,父亲是个书塾先生,还有个继母,但是他最亲的人是他的乳母,虽然他才华出众但自尊心也极强。虽然是这样的家世,但郑板桥偏偏喜欢称自己是“荥阳郑”的后代,荥阳郑生其实是一个话本里的故事,写的是一个读书人家世破落街头卖唱乞食后来被一个妓女接济考中进士飞黄腾达的故事。你看他放着好好的家世不去蹭热度,偏偏喜欢扯上一个话本里的人物,可见他对传统世家的那套事情是有些看不上的。
郑板桥中了康熙年间的秀才,雍正年间的举人,乾隆时期的进士,中进士时已经40岁了,然后为官12年,因为民请命得罪了上司,所以他就特别利落地辞了职,由此可见他对官场也已经看透厌倦。
他在扬州生活期间,又回到了小时候卖画为生的时光,相必他以往的人生经历让他对世事多了更多清醒的认识和不屑,看透了太多,就对社会所推崇的很多事情都不在乎,就想北京话里说的“混不吝”这个词,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怕,这首词就把他的这种个性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似乎在向整个世界说:“我就这样,不服你咬我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