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就是奉献,牺牲精神.
对于自己来说,是舍.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说的是一个屠夫的故事.屠刀是屠夫吃饭的家伙,立身的根本.放下屠刀,等于舍弃自我最重要的价值.舍得舍得,大舍大得,因而成佛.
对于别人来说,是利益,帮助.帮助他人,是积德的事情,可得福报.当即的福报--亦即现报--就是说,你帮了别人一个忙,你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心.好心情是千金难买的.别人也会记挂你的恩情,当你哪一天落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也总有人会伸出援手.
康德:"不在有能力时不帮助他人".
中国人喜欢讲"得饶人处且饶人",其实这就是布施,布施原谅.
随便改一下,就是康德的意思--"得帮人处且帮人"--也就是布施.
释迦牟尼是宗教家,康德是哲学家,从历史上看,正是哲学革了宗教的命,但是他们两位的意见完全一样.
要我说,无所谓宗教,无所谓哲学,只是因为释迦和康德,都是天才--也就是悟道者.天才--因其通天彻地--就知道,怎么样做人比较快乐.力所能及,帮别人一把,就很快乐.
当然,还有叔本华.不过叔本华深受印度<奥义书>及佛家影响,他是半个佛家人,也可以叫做--挂单哲学家.
持戒,就是克制.克制什么?克制欲望.
叔本华说禁欲,苦行;而持戒就是禁欲主义的条理化,及其实践.
忍辱,重点在于忍,而不在于辱,辱是需要忍的东西中,比较厉害的一种.因为辱,是对"自我"的直接攻击.忍,就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当然你也可以不忍,但是忍一时风平浪静,忍有忍的好处.
此处出场的哲学家,是斯宾诺莎.
如果一切都是必然的,那么你除了接受它,还能够做什么呢?
而且,对于已经发生了事情,我们并不需要斯宾诺莎的"必然性"前提,因为已经发生了的,就已经成为"必然",已"然",连"必"都是多余的.
而忍辱,就是对"说'是'"的练习.
再譬如忍受痛苦.我们无法拒绝痛苦,没有应不应该拒绝的问题,而是你根本无法拒绝,也不存在拒绝痛苦的办法,一如我们无法拒绝死亡.我们只能学习如何与痛苦相处,而相处,隐含的一个前提就是,你得--先从心里--接受它.
加缪说:"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所谓勇猛精进,也就是脚踏实地,一往直前.
精进,两方面,一是思考,二是行动.
勤于思考.这方面,首推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这便是思维上的勇猛精进.不放任任何疑问,尽一切可能去认识它,理解它.也就是怀疑精神.
行动方面,也就是践行其余五度.也就是"践行美德".
般若就是最高智慧,得般若者,便得终极解脱.
宇宙间有一个终极存在,它无所不在,对于它,佛家称之为般若,它亦存在人身上,所谓佛性.阿赖耶识,潜意识,也都是对存在于人身上的那一部分的它的描述.
世界上一切神秘主义,都来源于对般若的体验.所谓超验的,是指大部分人没有得到"足够"多的,"足够持久"的体验.这个东西,佛家也称之为"空性",道家称之为"无",或者说"道",是一回事,不同的名字,不同的描述而已.而所谓神秘主义,只是多数人没有将那种体验与哲学家,宗教家,艺术家,亦即佛,道说讲的那个它对应起来而已,或者是那种体验不够"强烈".譬如发呆,就是对它--也就是终极存在--的体验.发呆,就是空住了,万事皆空,万事皆无,所谓空无.发呆,一无所有,就是连自己在发呆也不知道--你总是发完了呆才知道的.而"呆",就是般若,就是终极存在的面目,状态.
一切伟大的哲学家,都是根据对般若的体验来理论的,因此体验,而为它--终极存在--取一个名字,作为其哲学体系的核心观念.
譬如老子称之为"道",释迦称之为"空",巴门尼德称之为"一",柏拉图称之为"理念",亚里士多德称之为"潜在",康德称之为"物自体",叔本华称之为"意志",尼采称之为"权力意志",斯宾诺莎称之为"最高实体",伊壁鸠鲁称之为"毫无纷扰之境",黑格尔称之为"绝对理念",胡塞尔称之为"真理自身",柏格森称之为"绵延"......这些,都是指它.也就是六度之般若.
而哲学之本义,就是"爱智慧",在最高的意义上,也就是"爱般若".
前五度,如能精进到底,便可得见最高智慧,也就是般若.体证般若,则立断生死,人生得终极解脱.
伟大的哲学家,艺术家,宗教家,之所以伟大,神奇,都是因为他们照见了般若,因而一概被世人称为天才.天才就是这么回事.
六度是佛家提出的六种法门,亦为诸哲学家所映证,如有得见般若之心,可以按照自性,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但是法无定法,不必拘泥,一个人,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完全地诚恳,持之以恒地走下去,就一定可以照见般若,通晓无上智慧.一句话概括,就是:做你自己,彻底地,做最真实的自己.
下面给哲学家颁颁奖:
康德--布施菩萨
叔本华--持戒菩萨
斯宾诺莎--忍辱菩萨
笛卡尔--思精进菩萨
亚里士多德--行精进菩萨
伊壁鸠鲁--禅定菩萨
因为众生皆有佛性,所以
般若菩萨--你我他
祝我们早日成佛,般若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