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尘有你阅读图书馆想法
书评 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如此深邃

书评 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如此深邃

作者: 马行万里008 | 来源:发表于2021-01-17 20:43 被阅读0次

    我们大部分人对哲学的认识还停留在中学阶段。

    包括我,80后,理工出身的普通人。

    普通到,平时听说身边谁谈论哲学,就内心一顿鄙视:

    什么人生的意义?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装逼吧!

    我们聊聊明星八卦、美国大选,吐槽下老板,研究下职场政治,絮叨絮叨教育子女……

    不香吗?

    哲学不就那点意思?苏格拉底、柏拉图、尼采……

    我懂,我懂……

    真的懂吗?

    机缘巧合,看奇葩说,被刘擎教授的学者气质折服,温文尔雅,有节有至,于是,就买来这本书,结果一口气读完,酣畅淋漓。

    刘教授的西方现代思想,主要是通过十几个现代哲学家的理论,为我们阐述了我们现在的一些思想是如何演化来的。

    比如,理性是怎么来的,理性的存在的致命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说人生的意义是虚无,为什么虚无是自由,自由为何是沉重的负担,

    为什么说20世纪的大屠杀根源是理性主义以及平庸之恶,什么是消费主义对人的异化,什么叫“成为你自己”,什么是社会正义,什么样的平等合理,全球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吗?

    其中,很多概念,我们在现代的心理学,或者成功学,鸡汤文里都有所了解,但是总是不够通透,带点困惑和不彻底。

    现在发现,只有从哲学的角度去定义,才找到了根源。

    下面我分享三个比较深刻的概念。

    一、科学理性

    我记得大一下学期时,有一次开班会,有个同学说,他觉得每天过的都很郁闷,很没意思,一下子道出了同学们的心声。

    第一次有人敢说出自己每天逃课,泡网吧、打牌,谈朋友,表面很风光,其实内心很荒芜,不知道大学四年该怎么度过。

    那时候,大家迷茫,不知道为什么,却只能迷茫地过。

    为什么会迷茫?

    我们不愿意讨论人生的意义,总想规避这个问题,但它又无时无刻不在困扰着我们。

    韦伯说,这是现代社会理性主义发展带来的必然结果。

    科学理性让我们逐渐祛魅,不再相信万物有灵,但它只负责解释客观现实,只能用来进行“事实判断”,不能进行“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实然):清华大学在北京。

    价值判断(应然):清华大学应该搬到上海。

    在事实领域,科学理性让我们追求高度的确定性,我们知道了物质世界没有神秘的终极答案。

    但在价值领域,随着个性的解放,主观性色彩越来越强,没有统一的标准,越来越多元。

    多元的选择带来了自由,同时带来了困惑和迷茫。

    人总要寻找意义,我们选了一种,但却不知道选的对不对。

    选择越来越多,人的思想越来越荒芜。

    不确定性是时代的病症:这也是为什么看公众号,看新闻,存在大量的价值观冲突。

    韦伯说,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的动物。

    我以前也顿悟到:真正的生活高手都是很会给事物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人。

    二、虚无主义

    读李诞的《候场》,给人的感觉就是人生就是虚无,全书充斥着悲观,仿佛人生在一个铁笼里,走不出来。

    的确,这个铁笼就是科学理性铸成的。

    近代以来,科学理性的发展越来越强大,而科学理性只追求效率和稳定,这就必然导致社会越来越体制化,人成了体制追求指标、业绩的标准化工具。

    而价值理性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虚弱,个人的品质、价值观念、兴趣爱好、审美与社会效率无关的因素,在理性计算的逻辑前面都被忽略不计。

    社会成了一个高效运转的机器,人成了工具,人力成了资源,所谓的自我发展主要是为了提升竞争力。

    现代社会看上去自由、个性,但实际上没有那么多机会让我们自由发展丰富的、稳定的精神人格。

    怎么办?

    如何破除悲观获得清明和从容?

    如何看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虚无未必就导致悲观。

    人们总是天然地认为世界背后存在一个绝对的本质,人生有一个终极意义,这个虚幻的信念才导致了悲观。

    尼采呼唤一种新人类:积极的虚无主义者,没有神明,自己成为自己的主人,用自己的生命意志去确定和实现生命意义。

    萨特的理论也证明是人生是虚无,一个人是服务员,但他辞职了,下班了就是服务员了,所以人是像杯子一样的容器。

    人的本质取决于容器里装了什么?装什么是可以换掉了,而容器本身是空的,空就是虚无。

    这也对应了佛学里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五蕴皆空”

    萨特说,因为虚无,那么就没有什么预先给定的东西,可以把我们固定束缚,我们可以追求超越当下的本质,追求未来的本质。

    人永远不会“是”什么,而是永远都正在“成为”什么。

    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成为你自己。

    如何成为你自己?这又是一个哲学命题。

    自己是什么?自己对自己的认识是如何形成的?

    三、自由的代价

    “成为你自己,活出真我,做真实的自己”。

    听上去励志,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并不是从自我内部获得的。

    泰勒说:自我无法凭空创造发明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标准,这个标准离不开我们共同生活的背景和框架,你只能依据这个框架,来选用和改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和古代不同的是,这个框架是丰富多样的,我们需要把自己和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联系在一起,保持与他人的对话,并在对话中展开反思,让我们变得更加清醒,更加丰富,更好地实现自主性。

    人的本质是虚无,我们可以追求任何自己想成为的“本质”,那么,我们就是自由的。

    但绝对的自由,带来绝对责任,尤其是孤独的责任。

    你有你的自由,他有他的自由。你是你世界的主角,他是他世界的主角。

    一人一世界,他人及地狱。

    萨特说,每个人在和他人相处时,都想把他人变成客体,以此来维护自己的主体性和自由。人与人的交往就是主体性的争夺,所以,自由是孤独的。

    刘擎老师说,认清真相,继续战斗。

    ​即便人的激情注定徒劳,人注定孤独,那也要勇敢地去做选择,去负责。

    看似乐观,实则悲壮。

    ……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哲学思想之旅,也是一个很好的入门,刘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

    他从一个脉络上讲述现代思想的发展历程,解答我们很多现代人的困惑,虽然并没有对个人生活和社会秩序给出终极答案,大多数哲学家给人的感觉还是过于悲观,但正像作者说的,获得有意义的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比得到答案能让我们清醒。

    人生或许没有意义,但思考人生的意义,可能就是人生的意义。

    读书学习,未必要学以致用,也许阅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目的。

    总想着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用,都要有目的,可能正是人类的困境。

    刘擎说:人不是工具,人本身就是目的。


    以前,总觉得哲学家,都是一群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人,瞎琢磨。

    这本课,让我深深地觉得,正是因为这群没事干的人,才创造了当前现代社会的精神文明。

    难怪,许多大牛,比如研究中国经典的熊毅、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武志红以及李诞,在他们的作品里总提各类哲学家的思想,读哲学的研究可以提升一个人思想的深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评 刘擎 《西方现代思想讲义》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如此深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yka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