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随记:仁令智昏与智仁双修

随记:仁令智昏与智仁双修

作者: 们那们那个们那那 | 来源:发表于2019-08-08 06:32 被阅读0次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傅先生的翻译是: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沦为他的奴隶,比干劝谏他而被杀。孔子说:商朝末年有这三位行仁的人。

先生在这一集里面对《论语》中提到的仁者进行了简要的总结,他说:

在整部《论语》里面,有六个人得到孔子的肯定,说他们可以行仁。

他们是: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管仲。从这六位的所作所为及结果来看,虽然都是行仁,但是效果去相去甚远。

微子被放逐,后被周武王封宋地;箕子沦为奴隶,后被周武王启用;比干被杀,伯夷、叔齐绝食而死,管仲富贵荣华享受不尽。

箕子为奴,比干被杀,你这样行仁的意义在哪里?行仁之后也不能使商纣王回心转意,更没能挽回商朝百姓的命运。这样做有点愚忠了。用这种所谓的杀身成仁的志向来挽救已无可救药的商纣王的昏庸暴戾,只是白白浪费了自己的生命,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代价太大了。箕子、比干既没有看清商纣王的为人,更没看清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自己行仁的志向而成奴赴死,实在是很可惜的事。

‘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确是一种豪情万丈的志向,但是还要跟实际的情况结合来运用,不要忘记:

‘用行舍藏’、‘以道侍君,不可则止’、‘邦无道,免於刑戮’、‘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些话。

所谓‘大厦之将倾,一木难支’,很多事情一旦形成了‘势’,就会势不可挡,何必螳臂当车呢,毕竟这一木,一对螳臂的牺牲并不能挽回局面啊。微子、箕子、比干的经历,不能不说是‘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句话的一个典型例证。

这样说,并不是投降主义、逃避主义,而是在‘知其不可而为之’的高昂的激情之下,必须还要有审时度势的理智,更要有保存高远志向的智慧。

还有一样:周武王不是商纣王,所以微子、箕子才会与比干有了不同的遭遇吧。又或者他们有德行,同时更有智慧,所以才得以保全他们的德行,并传给后代。只是比干如果在天有灵的话,看到微子跟箕子的经历会不会感到后悔呢?

切忌:仁令智昏;切记:智仁双修。

相关文章

  • 随记:仁令智昏与智仁双修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傅先生的翻译是: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沦为他的奴隶,比...

  • 仁与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水为事理,万事皆在如水一般的变化之中,所以水暗喻变化之理。山为义理,青山万世...

  • 仁与智

    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回答,当然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唯智者为能以小事...

  • 一七令•心

    心, 不动,惟真。 如沙细,似海深。 有容乃大,无欲存身。 慈悲知善恶,仁慧识乾坤。 宠辱偕抛神外,利名勿令智昏。...

  • 仁与智(杂感)

    古代圣人孟子曾说过一句话: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其意为,大国之统治者如是仁义君,其领导的国家能与...

  • 智健仁雅•福富双修

    每天过上美好而幸福的生活,与爱人晚上欣赏一部电影,先后看了《灵魂冲浪人》《发财日记》《布鲁克林》《回头再相爱》等影...

  • 智健仁雅•福富双修

    从体制内退出后,我的每日计划,己从“公务、学务、私务”老三篇,变为“智健仁雅富(福)”新五篇了,每天有个目标与思路...

  • 悟“度”

    “利令智昏”、“爱令智昏”、“恨令智昏”这几个词语讲的是“度”。 超过了“度”,头脑就会发昏,就会...

  • 五德与五行的关系

    仁礼信义智是五德,五行与五德的关系是: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 水主智。 仁: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

  • 《传习录》初鉴 十一

    引:仁、智豈可不謂之道,但見得偏了,便有弊病。 南川子曰:因仁而仁,因智而智,弊也。 引:問孟於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随记:仁令智昏与智仁双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xxt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