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仁与智(杂感)

仁与智(杂感)

作者: 刘印敏 | 来源:发表于2017-03-20 11:18 被阅读0次
仁与智(杂感)

古代圣人孟子曾说过一句话: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其意为,大国之统治者如是仁义君,其领导的国家能与小国和平相处,融洽共生。小国的统治者如果聪明,其领导的国家能在大国间从容淡定,游刃有余。而前者因畏于天命所以并不会以大欺小以强凌弱;后者因不惧天命所以会合纵联横于命抗争。最好的`例子是现代的中国(仁义之国)和新加坡(智慧之国)。中国能以其庞然身躯(人口 面积 gbp 能力)与众多小国和平共处。另一个华人小国新加坡(有人说是鼻矢小国)能以弹丸之地在世界大国间纵横捭阖。这是东方儒家的思想使然。仁者不一定不智,智者不一定能仁。

   国如此人亦如此。道德修养高深的仁者,凭借其地位能力可以包容一切,正所谓高山仰之,草芥似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因其强大才能容纳弱小,与世共存,莫论强弱,和平相处,勿谈大小。人与国一样不能永远强大也不可能永远弱小,强弱大小是相对的,并非一承不变。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苏轼说过,“以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以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个国家的兴衰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去看,其兴亡强弱的演变也在瞬息之间。人更典型,青春有限,能力非恒,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达者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并非仁人,欠修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人才是仁人。仁者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更是一种智慧,仁者之为仁既为别人也为自己,既为现在也为将来,既为身前也为身后,既有名又有利还有义。故而说仁者是一种大智慧。智者是一种能力不是修为。智者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五五分成,智者的生成最主要为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优化生活质量。智者让人佩服却不让人信服,他以自己为中心而制订工作计划,以调整自己而适应环境,以至强大自己而改变环境,以小搏大是智者最典型的体现。改变自己,忍辱负重,自强不息更让人佩服。勾践、刘邦、诸葛亮都是典型的智者的例子。

   仁与智是不可分的,其实二者互为因果。有仁无智其为愚,仁不久矣。有智无仁其为巧,智非远矣。仁者实为大智,仁者貌似愚,仁者无智乃为愚。长时间观察,就能发现仁与愚的天壤之别,正所谓大智若愚。仁是德行,是一种胸怀和境界。將仁视为愚者实为短视小人。智非巧也,聪明的人能充分利用环境、人脉根据自己的优劣而适时调整自己,但不伤害别人,不破坏环境。而机巧并非聪明,其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择手段,小人也。比如金庸塑造的洪七公、郭靖为仁者,黄蓉为智者,杨康为机巧小人。

   有人说,做仁者很难,要有地位有能力,其实人人都可是仁者。只要心存良善,心态平和,乐于助人,宽厚大度,冷凍私欲,为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改善尽力而为即为仁。对上级服从但不邀宠谄媚;对下级指导但不跋扈使威;对亲友帮助但不利用为仁。智者就是聪明人,聪明有大聪和小聪之分。大智即仁,智者能以不变应万变,不弄权,不使坏,不耍奸。大智也讲谋略和兵法,它是人间正道,经得住阳光,能防腐,能防蛀。小聪明其实并非智,机巧小人重权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上,还往往看似很成功,常常粉丝很多,但一时一事的得意并不算成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暂时得逞,定不长久。狐狸总会露出尾巴,阳光下定会现出原形。那些自认为聪明的大贪小贪正好印证了一句话,捣鬼者有术、有效,然而也有限、有时。

仁者三分天生七分修为,智者七分天生三分修为。

   仁者无敌,智者无畏。做智者无忧,做仁者无憾。

                ——刘印敏

            2017.3.19

相关文章

  • 仁与智(杂感)

    古代圣人孟子曾说过一句话: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惟智者为能以小事大。其意为,大国之统治者如是仁义君,其领导的国家能与...

  • 仁与智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水为事理,万事皆在如水一般的变化之中,所以水暗喻变化之理。山为义理,青山万世...

  • 仁与智

    齐宣王问孟子:“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回答,当然有。“惟仁者为能以大事小,是故汤事葛,文王事昆夷。唯智者为能以小事...

  • 随记:仁令智昏与智仁双修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傅先生的翻译是: 微子离开了纣王,箕子沦为他的奴隶,比...

  • 五德与五行的关系

    仁礼信义智是五德,五行与五德的关系是:木主仁、火主礼、土主信、金主义、 水主智。 仁:悲天悯人的生活态度,对待人和...

  • 极简《论语》—中国人应当会背诵的名句-《里仁第四》

    里仁第四: 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里,长宽各300步;此句意在与仁为邻。既要身邻仁,又要心邻仁,为人处事亦...

  • 《传习录》初鉴 十一

    引:仁、智豈可不謂之道,但見得偏了,便有弊病。 南川子曰:因仁而仁,因智而智,弊也。 引:問孟於言“執中無權猶執一...

  • 32

    仁山 由水荡 智水 随山纵 成壶 入壶 仁智本共壶 ……20190707黄河壶口

  • 每日跬步——读《论语新解》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圣与仁:圣智...

  • 《识仁篇》翻译

    识仁篇翻译: 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以诚敬存之而已,不须防检,不须穷索...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仁与智(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mb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