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想要的就越多;越长大,能使的计谋也越多。
小时候为了得到父母的爱,避免被拒绝或抛弃,我们试图变“乖”,而“乖”意味着按照父母的要求行事。我们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想法,转而去努力实现父母对我们明确提出的、或隐含的期望。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被植入诸多的价值条件:
「努力学习」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才配得到父母的关爱。
「遵守纪律」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考试满分」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不早恋/交友谨慎」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按时回家」才是「好孩子」,「好孩子」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
当这些诸多价值条件演绎到极端的时候,人们开始忘了自己最自然、最真实的机体感受和自我需求了。
为了获得关爱、他人的喜欢,我们去遵守规则、去努力勤奋、去讨好他人。可是,有些规则是让我们难受的,努力勤奋也是需要意志力的。我们真实的内部体验只是想要关爱,想让自己过得舒服。
其实讨好所有人,搞笑都只是坚强的在伪装。
我们尝试着让所有人满意,很怕别人对自己的否定。
大学毕业以后,怀着美好世界的我在职场上也秉持一贯的好人好事作风。同事来不及做的事我来,领导分配的任务我快速完成,没人认领的杂乱脏工作我来,恩!而且我还默默无闻消无声息地来,觉得TA们都会明白的,我辛苦点累点无所谓!我带的水果分同事吃,我要去买早餐问大家要不要一起带,搬东西顺带帮同事一起搬掉......我累并快乐着,我想:我默默地做着好人,为你们默默地做这些好事,总有一天你们会发现并感激我的,我们会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就这样我努力的讨好着每一个人,我想得到TA们的认同,想着TA们会对我“好一点”,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次同事让我帮忙的时候,我拒绝之后,原本笑脸盈盈的TA整个人都不好了,脸色立马变了,好像我一下子变成了罪人。
从此,我陷入了混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前的美好世界瞬间崩溃。
在一档综艺节目中主持人伊一这么说:
我拼了命的讨好,内心的酸楚只有自己知道。
我拼劲力气对所有人讨好,希望成为他们的骄傲。
希望得到你们的肯定,而这似乎成为了卑微的乞讨。
讨好付出的所有,而你觉得无可紧要。
讨好变成了唯唯诺诺,小心翼翼,怯懦,畏首畏尾,怕哪件事情没有做好惹的别人生气,怕哪句话说的不对,让人不舒服。
薛之谦的新歌《怪咖》的歌词这样写:
你的改变 很难制止了
我的取悦 也不是天生的
熟练了 喜怒就合并了
你的理由是星星点点的
我尽量充当气氛营造者
练就成了 无痛的角色
再听多几次分开的话
越致命越不正面回答
感情里的怪咖 有铺垫就不尴尬
所以要找个延期方法
既平静还能突然挣扎
我自愿作怪咖 就不怕被你笑话
你的铺垫 零零散散的
别去揭穿 话题制造者
我记得 你也会不舍
我偶尔取悦也会失手的
搞笑的人变成做恶的
我习惯了 无痛的货色
再听多几次分开的话
越致命越不正面回答
感情里的怪咖 有铺垫就不尴尬
所以要找个延期方法
既平静还能突然挣扎
我自愿作怪咖 就不怕被你笑话
你还有几次分开的话
新鲜感不佳词语匮乏
感情里的怪咖 可手里也没筹码
所以要找个缓冲方法
直到有天我也放得下
我不是个怪咖 是不计较的惩罚
感情里的怪咖 再难过也笑着说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面,为了生活,为了活着,为了那个你;小丑人前的搞笑人后的心酸也只有小丑才能体会,生命里的怪咖,感情里的怪咖都是在默默的付出。其实所有的人亦是怪咖,就像是戴着面具的小丑不停的讨好。 即使我们愿意摘下面具,也身不由己。 我们无法做自己,总会被别人唾弃。我的取悦也不是天生的,熟练了,喜怒就合并了;我尽量充当气氛制造者,练就了无痛的角色。我不是一个怪咖,是不计较的惩罚;我是怪咖是小丑,用云淡风轻的话当借口。
我觉得每一个曾尝试过去取悦别人的人听这首歌都会明白,这首歌是在写什么,不管在感情里还是在生活中,如果我有一天逗你笑,我失误了我没做到,就说一声抱歉,希望你们不要太介意就好。
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我也痛恨过自己,时常有那么一瞬间,自己做出来的事情,自己说出的话,连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就是总想着讨好别人的人,在过去的几十年来都是这样,却从没有发现并自省,直到遇到某些事以后,才发现这个行为给自己带来的恶果多么难以承受,以至于要重新梳理自己以前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说实话,迎合别人的感觉,真不好!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太难太累,是因为想外界的事情太多,而忘记了心里的那个我。
这一次,我要过我自己的生活,过我自的人生,善待自己。
这一次,不看别人脸色,只为自己而活。
无须讨好世界,且让自己欢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