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原生家庭和解

与原生家庭和解

作者: 老鹰40 | 来源:发表于2019-06-27 14:17 被阅读0次

           最自私的自私者,是一直未觉知自己是自私的。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怎么形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村一个学校出来的人都是残次不齐,形态各异。

            幼小的孩子好比一颗小小的向日葵,为了生存向着阳光生长。父母或养育者就是他阳光。向日葵生长的好坏依赖于成长的土壤,原生家庭就是土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有意识无意识,有形无形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手段,塑造出小孩的人格。父母在人生之初尚未满足的需求、情感等诉求会像漏斗一样流向内心深处的一个后花园或者地下室存储起来,压制着没有表现出来,在潜意识一直孕育着。待到花开为人父母时,在弱小的小孩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感(赋予了生命,期望掌控),潜意识未满足的诉求在有权利后通过其他人来满足。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其规划职业、兴趣爱好、衣着风格、婚姻、交友等等。压抑的诉求,像洪水一样开闸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对性的压抑,小时候因对性生殖器的好奇被父母嘲笑讽刺,丢到了后花园。到了为人父母后,在小孩身上无意识的展示,玩弄小孩的生殖器,体验感受等等。妈宝传说经常见诸于报,前段时间报道的高铁男子猥琐自己女儿恶心的事件等等。都是抑郁的潜意识跑出来作怪的体现。

           父母把自己内心久久压抑的潜意识投射到孩子,孩子为了生存选择迎合,起初表现在行为、言语上,慢慢变成习惯,习惯渐渐演化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最终塑造了一个虚假自我,失去了真实自我,没有自由,可能终其一生生活在父母打造出来的牢笼中,体验不到自由的愉悦,哪有什么天高任我飞?如果父母不把小孩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对待,仅当作是自己的附在客体,一切都要按自己期望去要求言听计从的去做,    最自私的自私者,是一直未觉知自己是自私的。思考一个问题?作为一个个体,我们的行为规范、道德素养怎么形成的,一个家庭一个家族一个村一个学校都是残次不齐,形态各异。

            幼小的孩子好比一颗小小的向日葵,为了生存向着阳光生长。父母或养育者就是他阳光。向日葵生长的好坏依赖于成长的土壤,原生家庭就是土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有意识无意识,有形无形的养育和教育方式手段,塑造出小孩的人格。父母在人生之初尚未满足的需求、情感等诉求会像漏斗一样流向内心深处的一个后花园或者地下室存储起来,压制着没有表现出来,在潜意识一直孕育着。待到花开为人父母时,在弱小的小孩面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感(赋予了生命,期望掌控),潜意识未满足的诉求在有权利后通过其他人来满足。所谓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其规划职业、兴趣爱好、衣着风格、婚姻、交友等等。压抑的诉求,像洪水一样开闸泛滥,一发不可收拾。比如对性的压抑,小时候因对性生殖器的好奇被父母嘲笑讽刺,丢到了后花园。到了为人父母后,在小孩身上无意识的展示,玩弄小孩的生殖器,体验感受等等。妈宝传说经常见诸于报,前段时间报道的高铁男子猥琐自己女儿恶心的事件等等。都是抑郁的潜意识跑出来作怪的体现。

           父母把自己内心久久压抑的潜意识投射到孩子,孩子为了生存选择迎合,起初表现在行为、言语上,慢慢变成习惯,习惯渐渐演化为一个人的外在表现,最终塑造了一个虚假自我,失去了真实自我,没有自由,可能终其一生生活在父母打造出来的牢笼中,体验不到自由的愉悦,哪有什么天高任我飞?如果父母不把小孩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对待,仅当作是自己的附在客体,一切都要按自己期望去要求言听计从深的去做,想想和养宠物有什么区别?深思极虑,唯恐不安。反思两个问题,家长眼中的乖乖宝,真的好吗?不听话,经常违抗父母命令,惹大人生气发狂就不好吗?对于乖乖宝,推荐看一本书《无声告白》,为了讨好妈妈,小女孩有别于哥哥姐姐的叛逆,对妈妈百依百顺,最后选择了自杀。跟孩子的相处真的是一门艺术,要靠自己领悟,不是照本宣科、死板硬套能哪些成功的教育方式方法。不是艺术家非要按自己的方式去培养一个艺术家,你的认知从哪里来?或许是世世代代遗传,或许后天习得,那么你为什么没有成为艺术家。你怎么能期望你的小孩会成的,怎么确保他能成呢。如其这样不如少一点约束,少往他们身上套一层枷锁。在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上给予他指引,教与保证人身安全的社会规范。提供一个相对自由原生家庭环境,好的社会环境(学校、居住社区),孕育出他们自己的真实自我。我个人觉得这是当前本人认知最合理的一个蓝图,但是原生家庭是一个复杂的环境,不是一个人说了算,一个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还不够,需要家庭人员都有这个共识,需要觉知。并且父母如能始终如一的保持这种觉知,知行合一。社会更是一个一个大染缸,怎么能确保出污泥而不染呢?入道靠师傅,修行靠个人。父母和孩子各司其职,保持边界意识,不越界干涉。

            聊聊父母鄙视小孩的思想,潜意识认为小孩不如自己,这是事实,人生历程小孩才开始,书中列举的观察年轻夫妇吃冰棍逗小孩玩的经过,真的是历历在目,句句诛心。在自己身上前不久就发生过,广州的夏天热得感觉就要融化,贤惠老婆备了冰棒,下班回家来上一根,很是惬意,我家娃看到了也要吃,我/娃妈的台词跟书中基本一致,你太小了,冰棍太冷,怕你吃了胃受不了,来给你舔一口。娃的动作跟书中也是一样,他要自己拿走吃,写到这里我知道了她也是想像大人一样拥有一根冰棒,属于自己的冰棍的需求。然而大人就是不断鄙视她,你太小、你不行、你不能吃承受不了冰棒的伤害。对哭闹也不怎么重视,认为这就是无理取闹。为什么这是潜意识呢,因为小时也因类似事情被这样虐待过。娃出去要吃冰激凌,她妈担心娃吃太多又花钱,买了儿童版的小冰淇淋。现在孩子对冰淇淋的需求基本是可以免疫。是不是越得不到,越想得到呢?

           自恋障碍,生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一切已别人为中心,没有自己的诉求,都压制到了内心深处的后花园。

            自大和抑郁是并存的,自大的表现是自大强大的掩盖了抑郁,当自大感觉破坏并被自己接受后,就会抑郁的大门就敞开了,一泻千里。人生由登峰跌入谷底。

            儿时那段经历,受制于原生家庭,冉冉生长的小向日葵,为了生存只能选择向着阳光依附养育者。长大后怎样解除身上一层层家人、社会等他人束缚的枷锁,需要觉知枷锁、让潜意识里面的东西浮现、露出真实面目正视并接纳它、不再批着神秘的面纱、来无踪去无影时而出来捣乱,神龙见首不见尾,高高在上。我们找到身体和潜意识的连接,找到那扇门,释放他,再切断哪些潜意识的连接,重新塑造一个真实的自我。

            开头的问题,相信已有答案,因为需要承受不同的人不同时期不同的潜意识投射,幸运的话,有人承担了这部分投射,你可以相对的获得自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原生家庭和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cl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