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请坐。”
“哎,好。”
“怎么样,聊聊最近的工作情况?”
“最近,还行,每个项目都在往前推进,还算顺利。”
“是不是有个版本延期了?”
“哦,那个是有原因的,小组里加入了新的人,彼此没有磨合好,出现了一些节奏和协作上的问题。”
“但是我认为,这种问题不应该出现在你身上,作为一名有经验的老员工,如果你想,是能避免的。”
“...”
"还有,这几个月,我也没有看到你有什么亮眼的表现,像你们组的小宋,他就提出了一些点,而且做得效果不错。"
“小宋我知道,但其实他那个做法有利有弊,我这个项目本来也是要做的,但我觉得没有当下的工作重要。”
“唉,怎么感觉每次跟你沟通都很困难呢,总是在找各种理由,在反驳,我看到的事实就是这样啊,哪怕你跟我说,我想要新的挑战,想做新的项目,我也会对你另眼先看。”
以上,是发生在我跟上司之间的一次对话,内容稍有调整,接下来再看一段。
“儿子今天在学校又被投诉啦,老用手扒拉人家,回到家之后,不到半个小时就把我整理了半天的房间又弄乱了,床上的被子乱成一团,玩具也扔的到处都是,我快崩溃啦!”
“这些事情都说了多少次了,你问问他是怎么想的,为什么扒人家,告诉他不要那样,不就好了?小孩子有几个不皮的,别人家的孩子也一样,有什么烦的,我还烦着呢。”
“我跟你说这些是听你说别人也这样吗,是要听你讲道理吗?我难道不知道吗?”
“你知道还跟我说。”
“不跟你说我跟谁说,真生气,你儿子气完,你又来气,真想把你们俩都丢出去!”
以上,是我跟老婆的一段对话。
这两段对话有什么共同点呢?
对,都是不怎么成功的,不愉快的。
为什么?我们都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但往往它会很自然地发生,当时我也没有明白,后来我思考了一下,这件事的底层逻辑是这样的。
有人找你沟通,无非几个目的:分享、建议、询问、倾诉。
不管出于哪个目的,首要做的是什么?倾听。
跟上司的对话,对方的目的是建议,他跟你谈话之前,就已经对你有了预设的印象和计划传达的信息,所以,他不希望两件事发生:一,被不断打断;二、被一一反驳。首先他会下不来台,然后他想传达的信息也不能顺利完整地传达,这会让他觉得你很难沟通,不虚心,从而加重你在他心里不好的印象。
跟老婆的对话,对方的目的是倾诉,生活中大部分道理大家都是懂的,就像一句流行语说的“我知道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老婆不是不懂我所说的话,而是她当时处于一种烦躁的情绪当中,需要找个出口来宣泄,有个人能听一听,替她分担一些,给予安慰和鼓励。这个时候如果我以说教的口吻跟他说,不要这样,应该那样,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所以,不论是上司、合作伙伴,朋友还是家人,甚至于孩子,如果想避免对话不欢而散、答不对题,第一要务就是放低姿态去倾听,听对方说了什么,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掌握了需求,然后再给出他预期的反馈,就更容易使沟通顺利进行下去,在这个基础上,再表达你的观点,也更易于被对方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