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摆设仿真或卡通警察?
在中国,为什么要摆设仿真或卡通警察?今年六月,我参加了一个由政协组织到福建古田学习的活动,几十个学员经重庆到达厦门机场后,马不停蹄地坐上了前往目的地的大巴,从炎热的室外进入凉爽的车内,加之一大清早就出门赶路,大家都很疲倦,松懈下来后很快大部分人都酣然入眠。我是30年后才再有机会到厦门,在车内靠后部位临窗的座位上,我精神饱满地观察着车外与我记忆中完全不同了的新厦门景象。但车出厦门市内不久,我们所行驶的公路有些路段在修补,于是又看到了平时司空见惯的东西:在公路上放置“1:1”的充气仿真警察“警示”路人与车辆!在一处正在施工的路段,我远远地看见了一个身着鲜红的工作装的“路政”正在执勤,但即将擦面而过时,却发现这是一个穿着“马甲”的“路政”,这可是新发现,于是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我的笑声惊醒了邻座,他张开眼睛不解地看着我,我也不好解释我为什么而笑,只得讪讪地用手指了指窗外......他看了看窗外的蓝天白云,再回头看了看我,犹犹豫豫地重新闭上了眼睛。
是呀,我为什么要笑呢?我心里的思维别人是不明晓的,但城市或道路上摆放的“真人状”或“卡通状”的“警察蜀黍”大家都常见了,但该不该摆放?摆放了有效果吗?答案是肯定有效果的,不然路政为何又来“效颦”呢!这种“稻草人”有时还“惹不起”,不久前见有媒体报道:甘肃某地某君“发疯”,对路边的仿真交警蜀黍拳打脚踢,殊不知被监控录下,结果被处拘留数日!
为什么要抓住充气的或卡通的警察叔叔久说不放呢?我们司空见惯并习以为常了的事情,在“歪果人”的眼里,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去年我去北京出差,住在北大、清华所在的海淀区,在阿坝高原上修水电站的儿子给我说:海淀书城很有名,能不能帮买一个外国人彼得.海斯勒(何伟)写的两本书,这书在网上都没有了,看看在北京的实体书店里有没有?我奉命专门去海淀书城采买,结果只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寻路中国》。买到后,我自然是先睹为快,果然发现“歪果人”与我们中国人思维就不一样,在我们已感到麻木的视野里的事物,别人就用很长很长非常啰嗦的文字叙述出来,让我读得有滋有味,并且读了让人深思,比如就是上面所说的“充气警察”吧,作者在书中就说到了:他最初在公路上见到这有“中国特色”的东西感到非常有趣,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无数次从这里往返后,他就感到不对劲了——为什么要摆设这么一个充气的假警察?需要摆设吗?如果需要,为何从没有在这里见到一个真正在执勤的真警察?
在中国,为什么要摆设仿真或卡通警察?我们已习惯于服从或盲从,或者说生活的艰辛与磨练,让我们对这些东西已放弃了或认为不需要、不值得观察与思考了。所以,学学“老外”,对任何事物都要有“兴趣”观察并理性思考,慎思慎为。又在前几天,我驾车去外地,又在一个有工人施工的高速公路路段,见到一处将“卡通警察”挂在高高的公路标识牌上“空中执勤”,可惜正在亲自驾车的我只能匆匆驶过而未能拍下这道“风景”,但还是又忍不住“噗”地笑出了声,这次可能让没有睡着的副驾席上的朋友真正感到了我是个有神经病症状的家伙!
在中国,为什么要摆设仿真或卡通警察?该文“发表”后,很多朋友觉得内容很新奇:司空见惯的东东,我们就没有想到那么多?还以为四川才有,结果福建也有?不光有“假”警察,还有假警车!有的假警察比“真警察”还“真”(保安的着装与警服无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