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清心写作训练营读书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二)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二)

作者: bluecafe | 来源:发表于2018-01-03 21:53 被阅读167次
    耶鲁大学的草坪

    (四)、为什么要上大学?

    在中国,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考大学。因为在亚洲人看来,有大学的学位是进入或维持在较高社会阶层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获得体面工作和收入必不可少的手段。而在欧美人看来,上大学只是某些职业(如律师、医生和工程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但是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需要上大学。所以,美国和亚洲人有着不尽相同的教育理念,一种是出于兴趣而学习,另一种则是为了很现实的利益而学习。

    大学的生活经历和高等教育本身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而课程的内容是第二位的。在大学里要走的路远不止读书、拿学位。以职业教育闻名的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HBS),把纽曼素质教育的理念发展到极致,在这所全球最难进的商学院里,从来没有考试。

    大学生应该关注课程之外的东西,在耶鲁大学,学生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课外活动中,因为这些看似与考试无关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各种优秀品质,比如拼搏精神、团队精神、领导能力、社交能力、表达能力、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也就是纽曼提倡的通才教育。没有好的通才教育,一个人的事业发展就不会有后劲。比较学生毕业15年后的情况时,那些以通才教育见长的大学,比如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都进入了前10名,甚至超过了以工科和商科为主的大学。而中国许多从所谓名校的学生在一生事业进展到一半(一般指工作到第15年)时,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转而将自己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给孩子带来无谓的压力。

    耶鲁大学 耶鲁大学

    (五)美国近代大学的崛起

    1、吉尔曼缔造美国的研究型大学

    在欧洲考查教育的经历,让吉尔曼看到了在大学开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正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刚成立,聘请他担任第一任校长,吉尔曼并没有舍弃美国大学过去那种重视精英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特点,而是将高等教育一分为二,本科的素质教育和研究生阶段的专业教育。针对这两个不同的阶段,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当时授予两种学位,本科学位和博士学位(当时没有硕士学位)。

    吉尔曼后来又创建了卡内基学院,并担任校长,这所学院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前身。而吉尔曼的学生安德鲁.怀特担任了康内尔大学的校长,他把康奈尔大学从一所小的乡村学院变成了一所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2、艾略特改造哈佛

    艾略特对欧洲教育的考查是全方位的,在长达两年的考查过程中,艾略特体会最深的是欧洲的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在当时美国并没有这么做。

    当从欧洲回到美国不久,35岁的艾略特就被推到了哈佛大学校长的位置。艾略特对哈佛大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在艾略特担任哈佛校长之前,哈佛所教授的主要是希腊文,拉丁文和浅显的专业知识,除了神学水平较高之外,其余专业在艾略特看来是惨不忍睹的。就医学而言,一个哈佛学生经过16周的医学课程学习和临床实践就能获得哈佛的医学证书,连美国的医学界都不愿承认这么水的证书。

    艾略特担任校长的时候,哈佛大学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好在最终艾略特担任哈佛校长长达40年之久,有足够多的时间慢慢贯彻自己的办学理念,并最终形成了哈佛的特色。

    (1)将大学“以教为主”变成“以学为主”。

    即并非教授们懂什么就教什么,学生被动地学;而是应该学生想学什么,教授就教什么。

    (2)在时间上将哈佛教育进行划分。

    四年的本科教育很难让学生达到“既通又专”的水平,因此专才教育就留给了研究生院。艾略特规定,凡是要获得医学学位的,先要本科毕业。这样就保证了哈佛医学院毕业生的水平。这也是现在美国医学教育的培养路径。

    (3)在空间上对哈佛教育的划分

    艾略特把哈佛的各个专业学院都相对独立出去,让它们围绕着老校园各自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园区。

    康奈尔大学的塔楼

    3、美国兼顾通才教育和专长教育

    吉尔曼和艾略特等人为现代高等教育确立了一个样板,即通过本科的通才教育,以及本科之后的研究生教育,为每个学生打造了一个量身定制的,完整的教育过程。

    在美国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的难度有天壤之别。硕士要会使用知识,博士要能够创造知识。不同大学的博士含金量也千差万别,比如从一流实验室毕业的一些博士,博士论文就是一本学术专著,精简后甚至可以发表在《自然》或者《科学》杂志上,而三流大学毕业的博士,可能一辈子都找不到一个正式的工作。

    而中美之间从本科到博士定位的差异,粗略地量化说明:假如在中国和美国获得博士学位时,获得的教育水平和拿到学位的难度都是10,那么中国本科的教育完成了5-6,硕士完成了7-8;而在美国,完成本科教育可能只走完了4-6的路,而完成硕士教育只增加了1,即达到了5-7的阶段。

    美国高等教育今天能领先于世界,除了比较好地兼顾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另一个原因是大学和政府合作,建立起高水平的大型研究所。过去美国的大学和政府没什么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战争的需要,美国政府向科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而其中一部分投给了大学的独立研究所。

    (六)传统的英国式高等教育

    牛津大学是英语世界里最古老的大学,自1096年就有教授讲课带学生了。英国大学的很多传统都来自于牛津。剑桥大学成立于1209年,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它其实是从牛津大学分出来的,与牛津大学可谓同根同源,不过,经过几百年的独立发展,今天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大的差别。而美国早期的大学或多或少继承了英国大学的传统,今天在普林斯顿和耶鲁大学身上依然可以看到英国大学的影子。

    在此说说他们的相似之处。

    1、学院制(Constituent College)

    牛津和剑桥学院制的来历,与牛津的发展过程息息相关。自1167年,当时大批英国学生被巴黎大学赶回来并在牛津城住下。当时的做法是教授们租下房子,也称为大厦(Hall),除了自住,也提供给自己的学生住,大家住在一起,然后教授们在所谓的大厦里上课。牛津大学依然保留了一个独立的大厦,即历史非常悠久的圣爱德蒙大厦(St Edmund Hall)。

    而在牛津大学的早期,散居在城里各个大厦的学校人员和当地居民混居,难免生出矛盾,最终引发了1209年大学师生和当地居民的暴力冲突,大学被解散了。一些教授和学生还想继续教学和求学,就在伦敦郊区的另一头找到一块当时还很荒凉的土地,居住下来继续办学,这就是今天的剑桥大学。几年后的1214年,在教皇代表的调停下,一部分学校又搬回到牛津,从此世界上有了两所超级学府:牛津和剑桥。

    剑桥今天31个学院中,大约一半(16所)建于16世纪之前,此后的200年不再出现新学院,直到1800年唐宁学院成立,之后剑桥又接连修建了14所学院,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学生需求。最初的16所学院被称为老学院,而200年之后建立的15所称为新学院。从外表上看,老学院一个个都像是城堡,新学院则像美国大学的宿舍群。

    圣约翰学院就像一个城堡,整个学院前前后后修建了5个世纪。从整个学院的建设过程,可以体会出剑桥大学乃至整个英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秘诀----不断地通过缓慢的改良而进步,很少搞跳跃式或颠覆式变革。圣约翰学院大约有11个大大小小的方庭。整个学院的有形资产价值6亿英镑,在剑桥大学的31个学院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著名的三一学院。

    学院有比较独立的财务权和管理权,学生的学费是交给学院的,每个学院的管理非常独立,学院自己管理自己,教授和学生都参与到学院的管理。剑桥大学不能随便干预学院的管理。

    学院在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招生中起的作用很大。一个学生被学校录取之后,还必须有学院接收这个学生。学院录取学生的工作,由教授和由在校学生组成的委员会决定。

    学院除了在录取学生上有发言权之外,学院还有自己的奖学金。比如圣约翰学院有著名的鲁普敦(Dr Roger Lupton)奖学金,是剑桥大学里最难申请的, 因为它是面向全世界而非仅仅是面向圣约翰学院学生的。

    在学院制中,不仅学生们生活并住在学院里,院长和很多教授也住在学院里。为此,在剑桥,教授和学生的关系远比美国的大学更亲近,他们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剑桥和牛津的学院制实际上贯彻了纽曼所总结的教育理念,这些大学之所以让教授们和学生们生活在一起,就是为了让年轻人相互学习,并且从教授身上学到课本之外的知识。

    2、导师制

    剑桥大学一学年分为三学期,这种学制在中国不常见(与国内流行的夏季小学期完全不同),在美国并不少见,如斯坦福大学就是这样的学制。但美国的三学期在第二和第三学期之间并没有很长的假期,但是剑桥的三个学期则由圣诞节长假和复活节长假分隔地非常开。这样一来,每个学期就特别短,只有8周时间,一年下来也不过24周。在这24周内,学生们是集中上课的。剩下的时间除了放假休息和在校内外实习,学生们还会要经历一个叫做Triposes的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们需要听一些各个系开的讲座,另外就是回到所属学院,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做研究,做大作业,并且准备考试。理工科的课程,大部分时间是做实验;而人文社科的课程,则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编写很长的研究报告,每一篇报告都不比中国的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短,大约要三四十页。

    剑桥的教授隶属于某个系,也隶属于某个学院,并且指导学院里的若干学生。一个新生在选定学院的同时,也就选定了导师。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有点像美国大学里研究生院的导师对研究生的指导,除了指导学生选课之外,导师要定期和学生交流并讨论一些问题,主要是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指导他们读一些参考书,做一些实验和和引导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人。

    (3)复杂的学制和学位

    剑桥和牛津的学制和学位非常复杂。首先,两所大学的一学年是3个学期,每个学期很短,只有8个周,而且学制也比中美的大学短。另外,他们虽然使用的学位名称与中美大学相同,含义却不同。

    首先将他们的教育分成两个阶段,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从本科生阶段进入到研究生阶段,需要有一个新的申请和录取过程。

    在本科阶段,剑桥和牛津提供一个最低的本科学位----学士学位(BA),只需要三年时间就可以拿到。但是本科生也可以把自己的教育延长一年,在外国做交换学生,四年后毕业。或者留在剑桥和牛津再多读一年本科,这样可以获得选定专业的硕士学位(这种硕士是本科学位,而不是研究生学位,又称工程硕士)。

    在研究生阶段,有哲学硕士(副博士)和博士学位两种。副博士相当于中国和美国的硕士,副博士一般需要一年选课,一年做研究。如果在副博士期间考试成绩合格,研究生可以获得博士生资格,再有一两年就可获得博士。如果从工程硕士直接读博士,一般三年时间就够了,也就是说,从本科进入大学,到获得博士,在剑桥和牛津一般只要七年时间。而在美国,一篇博士论文做七年一点都不奇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cxc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