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位母亲描述说经过一段波折后,在自己三十三岁的时候才生下宝宝。做母亲的感觉真的是很幸福,所以对儿子也照顾的非常的细致。从小时候几个小时喝一次奶到每天衣物的增减,都安排得非常仔细。家里人都说我对孩子关心过度,但我一直对这种说法不加理睬。从小到大,儿子都和我关系特别好,看着他依偎在我怀里笑眯眯地说,妈妈,我爱你。我觉得无论多少辛苦都是值得的。可随着他年龄的增长,我也开始有了困惑,儿子好像依赖性过强呢,哪怕是一点点小事他也会找别人来帮忙。比如早晨穿衣服。总在自己房里大声喊妈妈,快来帮帮我。他现在已经上小学一年级了。就连书包也不会收拾,每天晚上都是我帮他收书包,削铅笔什么的。前不久,我发现他就连学习上好像也懒得自己动脑筋。如果某一道题需要稍微转个弯,他就会看着我让我帮他想。好像学习是我的事。如果我生气,不管他,他除了在那里掉眼泪,根本不会自己动脑子想。我是想把孩子照顾的周到一点,可没想到他怎么连脑子都一起来了。
老公建议我从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入手,我也想这么做。可一遇到具体事的时候,比如看着他削铅笔时,气呼呼的样子,我总怕她伤着,不自觉的就会拿过来帮他做了。事后我也后悔怎么又管他了。可每看到儿子求助的眼神是我却总也硬不起。请问我怎么才能真正放开手呢,有朋友安慰我让我一步步来。可真正从哪里开始,又怎么才能一点一滴的实施呢,我心里实在是没谱。

其实,如果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母亲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依恋很像是一种游戏,很小的时候母亲扮演一个照顾着孩子,两人间产生了一种依恋,这种依恋不仅是亲情的依恋,可能还有角色的依恋。其实孩子一年级这样的游戏还在继续,母亲热衷于做照顾者的角色,孩子从被照顾着中感觉到母亲的爱与关注。无意识的幼稚下过,不那么想独立,做事情。谁能说不是试图把自己被照顾的角色维持下去呢,任何关系,一旦形成就可能产生一种称为惯性的东西。人们无意识地寻求一种熟悉的方式。孩子所有对母亲的诉求都可以看成在行为上去。走重现关系的老路,解决的方法是母亲把游戏的角色颠倒过来。开始,从一些小的层面,让孩子扮演照顾者。有一天他对照顾别人厌烦呢,自己也就不那么想当被照顾者了。

比如让孩子从学校回家的时候,换一瓶酱油回来。妈妈可请求的说,宝贝,妈妈今天特别忙,你要帮帮我。孩子把空酱油瓶拿到学校再带回来可能会产生许多麻烦。但完成了母亲要对她格外的好,如果他不愿意妈妈可以说妈妈求你帮忙,你不愿意可你为什么总是……这个问题可以促使孩子思考给他一些扰动。这样的事情重复多了,孩子做作业的时候呼喊妈妈帮助的语气就不那么足了。

另一个变通的做法就是尝试着让孩子犯错误。比如母亲收拾书包的时候故意把她的铅笔盒落下。但把它放在显眼的地方,孩子稍加留意就可以看到并来纠正照顾者的错误,可以纠正母亲的错,孩子会对自己产生信心。如果孩子疏忽了到学校必然会有不少的麻烦,对母亲的依赖就会动摇。这样的错误,母亲可以重复的犯。
比如检查作业的时候故意把明显错的地方忽略掉。让老师给孩子一个很低的分,慢慢的孩子对照顾者的依赖会减弱。自己独立学习和管理的能力就会逐渐的增强。
对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处理这样的依恋,纠结,不能只是教育。因为母亲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游戏角色并没有改变。孩子还是一个依赖者,母亲还是一个照顾者。要用一种智慧或计谋,想让孩子顺利长大母亲需要转换角色。并把主导孩子的空间让出来。让孩子对自己建立信心。

越是坚决的贯彻教育的母亲,孩子越不容易长大。相反,宽松的家庭和合适的引导孩子。孩子会如小鸟展翅才会勇敢的飞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