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武汉江城的定海神针——千年黄鹤楼

武汉江城的定海神针——千年黄鹤楼

作者: 川西麻老虎 | 来源:发表于2024-03-24 23:40 被阅读0次

武汉的这座黄鹤楼大有来头,位于武昌区蛇山之巅,濒临长江,是欣赏武汉江景风光的最佳地点。也是中国古代三大名楼之一,与岳阳楼、滕王阁、巫峡神女峰并称为江南四大绝景。我们从小就拜读过李白在黄鹤楼送友人的诗,如果是男人想必还抽过黄鹤楼的香烟,甚至在本地吃饭也免不了喝上一瓶黄鹤楼的汽水。

现在这座黄鹤楼的核心建筑,已经不是原来流传千古的那座了,是我们在修长江大桥的时候仿清代同治年间的楼式重建的,外观共有五层楼,内部实际有九层,隐含九五至尊之意,整体楼高51.4米,顶覆金色琉璃瓦,整个楼身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寓意黄鹤展翅欲飞。

晴空万里下,最痛快的事莫过于可以登上主楼,鸟瞰滚滚长江奔流东去,欣赏武汉长江大桥的靓丽英姿,还有武昌城区也可以尽收眼底。除了观景我们还能在楼内观赏各种黄鹤楼相关的诗文、画像、文物,增长许多见识,了解黄鹤楼的前世今生。现在的景区不仅仅是一栋楼,而是一个公园,里面还可以爬山赏花游玩,除了主楼公园里还有一些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的附属建筑也不同凡响,比如胜像宝塔和江山入画牌坊,白云阁和王羲之的养鹅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逐一探索。

黄鹤楼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时间地点人物的变化改变不了历史对这座江畔名楼的偏爱。也是许多传说故事的发生地,上百名诗人文豪纷至沓来,成千首诗词歌赋为人所乐。和李白脍炙人口那首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相比,世人似乎更喜欢崔颢的这首《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人间万般的遗憾莫过于既生亮又生瑜,但是同样有才华的灵魂往往又能够心心相惜。当年李白在看了崔颢的这首《黄鹤楼》立马就佩服的五体投地,想与之一较高下,几次打了腹稿都因自叹不如而作罢。后来在他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才终于找到机会模仿复刻下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千年的风霜雨雪在万里长江上尽情飘荡,一段段故事传说沉淀起文人的笑傲乾坤。虽然仙人的黄鹤早已不见踪影,但这座名副其实的黄鹤楼俨然成了荆楚大地的象征,就像定海神针一样扎根在万里滔滔大江边,可以预见的,不管多少岁月过去,它也会驻守在江城人们的心里永远挥之不去。

相关文章

  • 我想去武汉

    很早就知道武汉, 知道武汉有黄鹤楼, 是从李白的“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中, 是从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

  • 何谓武汉

    武汉,简称“汉”,古称“江城”。李白有诗《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

  • 黛玉早报170412——《大学,在旅行| 我的武汉尬旅》

    旅行·在路上·大学,在旅行| 我的武汉尬旅 作者:霓花之鹿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是武汉自古以来...

  • 普鲁士蓝色的古田桥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因为李白的这首诗,武汉得名“江城”,在那时武汉...

  • 一趟江城苦与甜

    武汉有“江城”之称,是源于李白的一句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未去武汉之前,比起诗句,更令我对其抱有...

  • 武汉三大名胜:晴川阁、黄鹤楼、古琴台

    武汉,又称江城,因诗人李白曾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而得名。武汉自然风光独特,四季气候分明,人文...

  • 武汉–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

    我用了一个老套的标题,可武汉绝不老套,它古老,但它从不苍老,李白千年前就写下了:“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武汉—一座风情万种的城市

    我用了一个老套的标题,可武汉绝不老套,它古老,但它从不苍老,李白千年前就写下了:“黄鹤楼上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2020-03-01

    进入了鼠年,病毒闯武汉,刷屏的不是令人垂涎的江城美食,不是武汉大学的樱花,也不是银江恒的黄鹤楼,而是新冠肺...

  • 客居东湖畔 求学珞珈园

    武汉,誉为“九省通衢”之地,自古有“江城”之称。李白诗“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便是写它。古时的荆楚之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武汉江城的定海神针——千年黄鹤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fqt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