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
《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

《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

作者: 四维正邦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21:54 被阅读0次

    四维正邦

    王阳明(1472_1529)明朝哲学家、教育家,大名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今浙江)人。早年因反宦官刘瑾,被贬为贵州龙场驿丞。后平定“宸濠之乱”,封新建伯,官至兵部尚书。死后谥号_文成。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四句论性:“无善无恶心之本,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唐伯虎(1470_1523)明朝画家,大名唐寅。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今江苏人。少年时才华横溢,29岁乡试第一名(相当于今天的全省第一名),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入狱,并罚终生不得参加科考。乡试之前第一任妻子死于难产,续弦因其入狱弃他而去;再续弦官妓并生一女,唐伯虎靠卖春宫画、作香艳词艰难度日,常断炊少粮,夫妻虽有恩爱,但好景不长,妻离世时才38岁;唐伯虎晚境凄凉,死后连棺材钱都是由文人朋友凑合。《唐伯虎点秋香》形象:旷世奇才、情趣雅致、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武艺高强、一身正气……。真实形象:恃才自傲、玩世不恭、春楼买醉、放荡不羁……。

    《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

    《》王阳明留下了三样东西警示、启示、照亮后人:①龙场悟道_在恶劣的环境中思考人、事、物的本质。②平“宸濠之乱”_用虚张声势、离间、以少胜多创文人兵出奇招壮举。③四句论性_婴幼儿并无善恶;意之动即有了思想、意念则心、性分善恶;能认识到什么是善恶叫良知;发扬光大善,抛弃恶叫认识事物本质。王阳明四句论性与孟子的性善、荀子的性恶相比,前者更接近真理(性之本质),由此王阳明进入了哲学殿堂。《》唐伯虎留下了《六如居士全集》,能否警示、启示、照亮后人?《》王阳明与唐伯虎作比较:玉比石头!

    《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阳明与唐伯虎比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gg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