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佛理.佛性.众生
般若经之三十七道品诠释

般若经之三十七道品诠释

作者: 南无韦陀菩萨 | 来源:发表于2019-03-21 23:38 被阅读13次

    般若经之三十七道品诠释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正断。何等为四?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未生恶不善法为不生故,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是为第一。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于诸已生恶不善法为永断故,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是为第二。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未生善法为令生故,生欲策励,发起正勤,策心持心,是为第三。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已生善法为令安住,不忘增广倍修满故,生欲策励,发起正念,策心持心,是为第四。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神足。何等为四?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欲等持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一。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勤等持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二。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心等持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三。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修观等持断行成就神足,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是为第四。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五根。何等为五?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所修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五力。何等为五?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七等觉支。何等为七?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念等觉支、择法等觉支、精进等觉支、喜等觉支、轻安等觉支、定等觉支、舍等觉支,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八圣道支。何等为八?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所修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依离、依无染、依灭、回向舍。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解脱门。何等为三?善现当知,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皆空,其心安住,名空解脱门,亦名空三摩地,是为第一,诸菩萨摩诃萨欲学大乘当于中学。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有相,其心安住,名无相解脱门,亦名无相三摩地,是为第二,诸菩萨摩诃萨欲学大乘当于中学。若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以无所得而为方便,观一切法自相空故皆无所愿,其心安住,名无愿解脱门,亦名无愿三摩地,是为第三,诸菩萨摩诃萨欲学大乘当于中学。善现,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十一智。何等十一?所谓苦智、集智、灭智、道智、尽智、无生智、法智、类智、世俗智、他心智、如说智。

      “云何苦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苦应不生,是为苦智。

      “云何集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集应永断,是为集智。

      “云何灭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灭应作证,是为灭智。

      “云何道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道应修习,是为道智。

      “云何尽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贪、瞋、痴尽,是为尽智。

      “云何无生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诸有不复生,是为无生智。

      “云何法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五蕴等各别自性,是为法智。

      “云何类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五蕴等差别之相,谓苦、无常、空、无我等,是为类智。

      “云何世俗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诸有情修行差别,及知诸法名相等异,是为世俗智。

      “云何他心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他有情补特伽罗心、心所法无所疑滞,是为他心智。

      “云何如说智?谓若智以无所得而为方便,知一切法如说之相即是如来一切相智,是为如说智。

      “善现当知,此十一智,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无漏根。何等为三?一者、未知当知根,二者、已知根,三者、具知根。

      “云何未知当知根?谓诸有学补特伽罗,于诸圣谛未已现观,未得圣果,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未知当知根。

      “云何已知根?谓诸有学补特伽罗,于诸圣谛已得现观,已得圣果,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已知根。

      “云何具知根?谓诸无学补特伽罗,若阿罗汉、若诸独觉、若菩萨摩诃萨已住十地、若诸如来、应、正等觉,所有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为具知根。

      “若此三根,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三三摩地。何等为三?一者、有寻有伺三摩地,二者、无寻唯伺三摩地,三者、无寻无伺三摩地。

      “云何有寻有伺三摩地?谓菩萨摩诃萨离欲恶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入初静虑具足安住,是为有寻有伺三摩地。

      “云何无寻唯伺三摩地?谓菩萨摩诃萨所有初静虑、第二静虑中间定,是为无寻唯伺三摩地。

      “云何无寻无伺三摩地?谓菩萨摩诃萨从第二静虑乃至非想非非想处定,是为无寻无伺三摩地。

      “若此三种,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十随念。何等为十?一者、佛随念,二者、法随念,三者、僧随念,四者、戒随念,五者、舍随念,六者、天随念,七者、厌随念,八者、死随念,九者、身随念,十者、息随念。若此十种,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静虑、四无量、四无色定、八解脱、八胜处、九次第定、十遍处等清净善法,以无所得而为方便,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佛十力。何等为十?

      “善现当知,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因果等法处非处相,是第一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过去、未来、现在种种诸业法受因果别相,是第二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世间非一种种界相,是第三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非一胜解种种胜解,是第四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诸根胜劣,是第五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遍行行相,是第六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根、力、觉支、解脱、静虑、等持、等至、染净差别,是第七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有无量种宿住差别,是第八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由净天眼如实了知诸有情类有无量种死生差别,是第九力。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如实了知诸漏永尽,得无漏心解脱、得无漏慧解脱,于现法中自作证具足住,能正了知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是第十力。

      “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复次,善现,诸菩萨摩诃萨大乘相者,谓四无所畏。何等为四?

      “善现当知,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称我是正等觉者,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于是法非正等觉,我于彼难正见无由。以于彼难见无由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婆罗门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是第一无所畏。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自称我已永尽诸漏,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如是漏未得永尽,我于彼难正见无由。以于彼难见无由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婆罗门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是第二无所畏。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为诸弟子说障道法,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习此法不能障道,我于彼难正见无由。以于彼难见无由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婆罗门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是第三无所畏。

      “若无所得而为方便,为诸弟子说尽苦道,设有沙门、若婆罗门、若天魔梵、或余世间,依法立难及令忆念,言修此道不能尽苦,我于彼难正见无由。以于彼难见无由故,得安隐住无怖无畏,自称我处大仙尊位,于大众中正师子吼转妙梵轮。其轮清净正真无上,一切沙门、婆罗门等皆无有能如法转者。是第四无所畏。

      “当知是为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大乘之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般若经之三十七道品诠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hk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