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沈从文的文章。大学的时候读不懂沈从文,不知道他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也无法理解文中细碎的人物线条和平淡随意的结尾。后来有一次去湖南,专门在沈从文的故乡凤凰住了一周。每天除了读沈从文的书,就是在大街小巷游走,那一刻终于读懂了沈从文。我们习惯于主人公式的生活预期,觉得努力就会成功、好人必有好报、有情人也一定终成眷属。最起码,我们执着的追求和对于生活的拼搏,一定会让明天更好吧。但真实的生活对于你我来说,即使对于经常处于聚光灯下的所谓“成功人士”,其实也是“无常”的。我们习惯了一本书一部电影要有高潮、要有或情理之中或跌宕起伏的结果。我们把这种预期也映射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但真实的人生却并非如此。奋斗了一辈子也许只是慢慢的习惯了重复的生活,那些我们最操心的事业、最心疼的爱人、最牵挂的子女,到头来又有多少是顺着自己心意发展的。一次又一次的“无常”让我们最终和生活妥协,转眼人到中年甚至老年。我们奋斗了一生,大部分时候终归也就是那个路人甲,而这已经算幸运的。不幸运的,也许还没来得及和生活妥协,就已经烟消云散了。而这,就是真实的人生。
很多人看不懂贾樟柯的电影,也不理解电影里面细碎的人物关系和平淡的剧情发展,还有随意的结尾。但就和沈从文一样,贾樟柯展示给我们的,是最真实的人生。他不加修饰的把生活搬上荧幕,就如同把中国某个小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搬上银幕一样。虽然贾樟柯的电影永远是阴天里的山西汾阳、女主角也永远是他太太赵涛,但这并不妨碍他展示给我们的真实生活,平淡而无常的真实生活。贾樟柯后期的作品已经有了些商业气息,比如《江湖儿女》和《山河故人》。但我更喜欢的,还是他早期纯文艺的作品,比如《站台》和《三峡好人》,甚至2万块成本的《小武》。《小武》中小武和梅梅的故事每天都在城市的不同角落上演着;《站台》里几个小镇青年在站台看着呼啸而过的火车时那不安分的心又何尝不是你我曾经有过的驿动;《三峡好人》在滚滚红尘中对于过往的人和事的追寻,有多少随意就掩埋在历史的洪流里,难道你我不曾为此落泪?!
喜欢沈从文的书,也喜欢贾樟柯的电影,源于我从少年时代开始就喜欢不时的思考人生。我总是觉得时间过得太快,人们的生活步伐走的太急。我喜欢坐着绿皮火车去旅行,白天在每一个站台都下车看看,夜里坐在窗子边发呆,困得不行了才去睡觉。每一段生活和每一段旅行,我都喜欢记录下来,时不时的翻出来看看,让日子和记忆都走的慢一些。朋友都是十年二十年的,隔三差五总是聚聚,生怕少了一个就失去了一段回忆。我始终觉得现代人的生活太程序化,就像工业时代的产品一样,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大同小异。学生时代一样的课本也就算了,毕业之后虽然工作千差万别,但都是为了生活和名利打拼。有多少人思考过,自己真正要的生活是什么并为之不顾世人眼光义无反顾的去坚持。
十年前看吴天明的电影《飞越老人院》曾有过不少伤感。几个七八十岁的老年人逃离老人院,为的是生命最后再实现一次微不足道的梦想。这个梦想仅仅是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或者是再去看一次大海。这两天又看了另一部老年题材的电影《剃头匠》,伤感之情尤甚。九十多岁的几个老朋友,聚一次可能就少一个人,聚在一起关心的,也就是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不能“干干净净的离开”。少年时我们尽情挥霍身体和青春,步入社会之后为了生活和责任打拼,大部分时间都游走在名利之中,与年少时的梦想渐行渐远。转眼到了老年,突然发现一切的名利不过就是过眼云烟,缅怀青春的时候,也终于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尝试完成自己微不足道的梦想。等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梦想和回忆也已经不再重要了,只是希望可以“干干净净的离开”。人生啊,到了最后,每个人都逃不过成为那个剃头匠。
我始终觉得每个人都要不断地思索自己的人生,彻彻底底的想清楚自己要的到底是什么。无论如何,跟着社会大潮把大部分人生宝贵的时间都留给工作事业或者名利,一定是错误的。也许在一定年龄的时候为了家庭和社会的责任身不由己,但在人生过了这个阶段,比如40-60岁的时候,一定要为自己的梦想活着。40岁之前能力不够,60岁之后身体不行,这之间的宝贵时光要为梦想不顾一切,因为这才是我们此生的真正意义,多少金钱名利都无法比拟的意义。大多数人无法忍受不确定的生活和钱财不足的安全感,但却可以忍受每天的重复和渐行渐远的人生梦想,这真是让人无奈。如果人的寿命是无限的,这么做也许无可厚非。但对于只有八十年寿命的人类,每一年的时间价值都是无价的,岂是我们为之奋斗的那些名利可以换取的。等我们到了剃头匠的年纪,到了想要“干干净净离开”的时候,那些曾经的名利又有什么价值?而那些未完成的梦想,那些没有按照自己梦想生活过的日子,才是我们终生的喟叹吧。再想想曹雪芹在《好了歌注》中的那些言语吧:“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篷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人类几千年,人生几十载。无数智者几千年来已经给过我们无数关于人生的宝贵建议。但每个人都是迷茫半生以后,才些许对人生有些真正的理解。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说“夫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无论如何不要跟随社会大潮浑浑噩噩的度过,一定要想清楚到底自己这一辈子要的是什么并为之坚持。在有一天要“干干净净离开”的时候,对此生没有遗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