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谈到巴黎时曾说过:“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来过巴黎,那么巴黎将如一场流动的盛宴,在你的一生中,始终陪伴着你。
这几年在澳洲比较空闲,尤其最近为了设计明年开始的环球自驾,我阅读了国内外大量关于自助旅行的书籍,也学习了很多前辈对于旅行意义的理解。期间最深刻的体会,是大多数人对旅行对于人生意义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
”西方国家的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往往会做一次称为间隔年(gap year )的长期旅行,时间几个月到一两年不等。让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体验与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生活方式。期间,学生离开自己国家旅行,通常也适当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或者一些非政府组织的志愿者工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生存技能,增进学生的自我了解,从而让他们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工作或者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融入社会。
读书笔记二-关于旅行在中国,年轻人花一年左右的时间去异国他乡自助旅行、去做打工换宿、去公益机构做义工,还是很新鲜的概念,很少有人会去尝试,家长和社会也往往不会支持。在年轻时为事业打拼,或者说乘年轻努力工作,早日出人头地,是我们从小就接受的教育。
试想一个18~25岁的年轻人,正是形成成熟世界观的时候,记忆力、体力都处在最佳状态,这个年纪,如果背上简单的行李,到地球的另一面去,踏足未曾见过的名山大川,跨越未曾想象的大江大海;途中会遇到失落、困苦、彷徨……,试想年轻时有这样经历的人,将来在面对困难、挫折的人生道路时,面对复杂、残酷的现实社会时,将拥有怎样的胸襟、毅力和智慧。而我们所要的事业成功也罢,生活幸福也好,辛苦了大半辈子,回头想想,如果在年轻时候具备了这些优秀的品质,想清楚了自己人生的方向,你所要的是不是更容易实现哪?只顾埋头向前,多少年之后才发现,自己要的人生并不是这样,难道这样的故事还少吗?与其到老再去补上这一课,不如趁年轻就开始。
我们在社会要经历的所有事情,无论事业还是家庭,请你回头想一想,什么是最重要的?或者换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你觉得学习或者工作成绩更重要,还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积极的心态更重要?其实有了后者,前者只是顺理成章的结果。道理很简单,只是知易行难,澳洲一项科学研究表明,人类智商发展排第一的影响因素是与大自然接触的程度。当你去旅行的时候,你提升的是自己的格局、视野和心态,而这些才是决定你事业能否成功或者人生是否幸福更重要的因素。你埋头苦干,日夜辛苦,成就可能真的不如你游历四方,眼界和格局提升之后的轻松工作效果更好,至于生活质量,更是差别很大,又何苦。更何况往往大成就者,都是在天地之间获取灵感的。
读书笔记二-关于旅行二千多年前,孔子开始周游列国,期间的种种经历都成为了他论语的内容。差不多的时代,一个名叫乔达摩悉达多的印度王子也离开祖居之地,开始四处行走,寻找人世间的离苦之道。到了汉朝,班超和张骞先后开拓并延伸了丝绸之路,东西方文明开始在这里交汇。欧洲人一路走到中亚和印度、中国,带回去的不仅仅是丝绸和香料,还有对文明的思索和灵性的感悟。纵观历史,地中海周边国家总是处于时代变革和文明的前沿,历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不同文化的相互渗透和促进是时代变革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在地中海地区,无论是波斯文明,还是罗马文明,无论是伊斯兰教还是基督教,甚至通过丝绸之路传来的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都在这里交汇。于是,已经被蒙古人带来的黑死病折磨的几乎毁灭的西欧,又依靠海上冒险重新统治了几乎整个世界,而那个时候,无论中国还是印度,都只有挨打的份儿。至于地大物博,每天睡觉都有饭吃的北美州和澳洲,人种几乎被全部灭绝。曼德拉年轻时代游历了大半个南非,黑人的低下地位给了他深深的促动,从那时候开始,他就下决心要为黑人的权利而奋斗终身。格瓦拉学生时代就骑着摩托车游历了整个拉丁美洲,并因亲眼目睹了贫穷的无处不在而深感震撼。他在这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使他断定各国根深蒂固的社会不平等现象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结果,唯一的补救方法便是进行革命。金融大鳄索罗斯在环游世界之后,看到了由于地区差产生的各种投资机会,写出了环球投资骑士。无数人因为旅行变得更加热爱生活,变得更平和和快乐。
我对旅行的理解,不是玩或者放松那么简单。旅行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为了锻炼自己的心智,开阔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是为了找寻生命的意义,也是为了事业和家庭。当我们在天地之间静下心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世界有多么大,生活有多么美好,所有的一切,无论成败,你的人生都是充满快乐和幸福的。
读书笔记二-关于旅行备注:旅行和旅游不一样,旅游是跟着旅行团去玩,旅行是有独立思想和个性的自助活动,对线路、目的地和旅伴都有要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