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作者: 瑾夕 | 来源:发表于2016-03-02 23:28 被阅读0次

    本文有部分内容是经由查阅资料再个人思考加工得出,以喜马拉雅为例,进行了一个初步的产品分析,仍有很多待完善和深入之处~

    第一部分:简要的功能体验分析

    一、从五个要素的角度浅析体验

    1、战略层(产品定位、用户需求)

    产品定位:内容聚合加社交媒体型平台,为20-39岁的人群提供收听或播音功能(其中又以男性为主),喜马拉雅就是借助原创内容,以音频社交媒体定位闯入市场,夺下市场份额。

    用户需求:(1)对听众来讲:恰当地利用好碎片化时间,而根据音频的种类不同,其实又在满足用户充电和娱乐这两大需求。当进入喜马拉雅,听众的核心需求主要两点:1.能快速的找到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2.在播放音频时的收听体验好;(2)对于主播:分享优质音频或者个人创建电台,很好地满足普通大众通过声音的方式进行表达与分享的需求,而且对于做得很好的主播来说,还能从中获得可观的收益。

    使用场景:用户在碎片化时间来到喜马拉雅(公交听、地铁听、骑车听、健身听,晚间睡前或者固定时间获取资讯等)。使用场景主要分两类,一种是集中在上下班开车、乘公交地铁的时间段,这种由于周围环境比较嘈杂,用户使用APP的成本很高,再加上流量费,这时候缓存则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便捷性;另外一种则是晚间休息,此时用户更多处于放松状态,也有更多时间收听自己喜欢的电台,这段时间更新、推荐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痛点:喜马拉雅一是降低了播音的门槛,使得很多人的主播梦和分享表达欲得以更便捷地实现,创造了一个人人都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平台,就像当今的自媒体平台一样。二是帮助大众在碎片化时间内充实起来,特别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家很容易被无聊或大量信息充斥。

    2、范围层(主要功能)

    2.1 特色功能

    与同类产品相比,喜马拉雅FM更加注重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性,提供一系列特色功能:创建私人电台节目、评论、私信、关注等。而这一系列功能就很顺利地增强用户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1)创建个人电台节目,加V申请

    用户可创建个人电台节目,增加用户的参与感。而节目里插播的音乐,则更让人感觉到情景感。对于达到一定条件的用户可申请加V,鼓励创作,同时确保平台内容的丰富性与高质量。

    (2)评论和私信功能

    对电台节目评论,增加了用户的参与感。可以私信主播,则提高了互动性。

    (3)关注主播及推送最新动态

    这一点类似于微博,可第一时间接收关注主播的最新动态,节省了用户的搜索时间。

    2.2 发现:喜马拉雅FM将“发现”进行多方面划分,使用一张相关的图片,作为各分类的背景,更生动形象,便于用户识别。

    2.3 播放:播放的页面很有关联性,且音质较好,中间会插播适合的背景音乐,增强情景感,使用户仿佛身临其境。而且,用户还可以评论或点赞节目,兼具参与性和社交性。

    2.4 我:这个功能主要在于个人信息以及录音,可以将自己的声音传播出去,加V 服务也在这里边。

    总结:从范围层来讲,喜马拉雅结合了PGC模式(专业生产内容)和UGC模式(用户生产内容)。用户可轻松创建个人电台,同时融入了较强的社交性(私信+评论+点赞),更具互动性和参与感。

    而上面的四大主要功能之间的关系:先通过<发现>按钮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节目,在其后边是 <播放> ,最右手边则是<我>,则几个核心功能之间是存在一定的顺序和逻辑关系的。

    3、结构层(产品结构)

    产品的结构图比较简单直观,但从结构图也能看出:仍存在部分功能重复(如“专辑”和“声音”),且少数功能层级过深(如<本周热门>按钮需要三步才能达到),在细化的极少数功能按钮中,意义模糊导致整体结构有点混乱(如 懒人电台),需要不断优化。不同功能之间的关系是考虑到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和需求进行设计的,通常是顺序或者逻辑问题,便于节省用户时间。

    产品结构图&功能图 

    4、框架层(交互设计)

    交互框架:喜马拉雅FM各入口清晰明确,拿自己作为用户来讲,我能轻松在各入口间频繁跳转且不会不知道下一步去哪儿,直接展现出最重要入口的内容。但第一个界面“发现”里边种类众多,容易令人眼花缭乱,这方面需要改进一下会更好。

    5、表现层(视觉设计)

    喜马拉雅FM整体以浅色(浅蓝、橙色等)作为背景,当打开一个音频节目时看到的图片也是偏小清新风格,整个的风格给人清晰简洁的感觉。

    二、从使用的体验情况着手

    音质不错,情景感很强,尤其是背景音乐和3D声音体验馆+陪伴用户度过闲暇时段,如睡前等;

    免费下载且速度较快:出门前在wifi下,1分钟能下载3个节目(大概120分钟的音频);

    内容全面,能找到各自感兴趣和喜欢的栏目。

    个性化、互动性和参与性强,如分享页面以及申请主播和加V,关注+点赞和评论。

    吐槽点:

    对于深度用户来说,会习惯性地将专辑批量下载然后依次去听,但会遇到两个问题:一是退出后重新进来,播放顺序就又回到原来的默认了,不记得上次听到哪个时间点;二是在播放列表里面,有时候会跳着听,例如在听《晓松奇谈》时,会先下几个音频,搞不清楚哪些是听过的,哪些是没听过的,容易混淆。

    种类多覆盖全,带来不好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稍微麻烦,因为每个人关注的热点也就少有的几个门类,会希望产品更精简、推荐能更智能一些。

    收藏、关注经常混淆,既收藏又关注经常就会有两重的提醒;

    功能相近出现位置却相距很远,比如特色闹铃与设为闹铃。

    第二部分:竞品分析和商业模式

    1.针对内容模式的竞品分析:【喜马拉雅FM】VS 【荔枝FM】VS 【蜻蜓FM】

    三款软件中荔枝风格和标签最明显,文艺、精致、界面复古,小清新和情感电台,这是荔枝给人的最直接印象。因此吸引了一批文艺青年。从内容上讲,荔枝FM主打的是“人人都是主播”的概念,是这三款软件当中ugc模式程度最高的,但荔枝FM的主播门槛低,也就会带来整体质量问题,以及给用户的体验。因为做电台还是需要高投入的,包括音量控制、感情投入,背景音乐的选择等等。作为以ugc为主的荔枝平台而言,门槛太低,则势必很大程度上影响音频质量。

    再来看蜻蜓FM,采取纯pgc模式,不支持用户自主发布节目,相对来讲给用户更高端更精致的体验。同时,互动性和参与性、社交性就会偏弱,至今没有开通主播功能。

    而喜马拉雅是大平台的架势,集聚各种风格和内容。内容上来讲,喜马拉雅是三家平台中最综合的一家,选择的方式是pgc+ugc,pgc方面,喜马拉雅谈了一系列的合作版权,括像郭德纲相声、罗辑思维、晓松奇谈、青音等等。在内容创造上,ugc在喜马拉雅上占的比重也很重。但喜马拉雅相对于荔枝而言,不同点在于,在主播的选择上建立了一套加V流程,当用户的节目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申请加V,很好地起到过滤低质量音频和沉淀高质作品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保证音频高质量的基础之上,产出的UGC内容。

    2.主要盈利模式:一是大多来自音频广告的插入,收取广告费用;二是推荐收入:首页付费推荐。

    3.如果我是产品经理,会做些什么?

    我会通过可行性分析(技术和成本等方面),并针对体验中的主要吐槽点进行改善:一是播放时长的记忆,自动跳转到历史播放时间;二是对于下载或者关注的专辑列表,将已经收听和未收听的做一个区分,便于用户使用,节省时间;三是增强推荐节目的智能化,课参考蜻蜓FM的页面,在第一次使用就会搜集用户偏好的信息,如图:

    首次使用的页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喜马拉雅FM】产品分析报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in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