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彭亿芳)
寒食节,又被称为“冷节”、“禁烟节”,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寒食节起源,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 晋文公“。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母亲归隐,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坚决不出山、最终被火焚烧而死。晋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在发展中,寒食节的风俗也与清明逐渐接近,大多是祭扫、踏青、秋千、蹴鞠(踢球)、牵勾(拔河)、插柳、咏诗等活动。
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不少文人墨客都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文,现在就让我们通过诗词了解古人如何过寒食节。
《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此词以白描手法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借以抒发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写春光骀荡,屋内香炉袅烟,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几笔,勾勒寒食节的初春景色与民间习俗,情韵全出。此词通过寒食时节景物形象探寻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从而表达作者爱春惜春的心情。
《寒食》赵鼎
寂寂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径籍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此诗虽题为《寒食》,但写的是从寒食到清明。前两联写的是当时民间风俗,通过清明郊游,作者悟得了不少哲理:权贵、富贵不过是短暂的、无常的,而人间确实永恒的、常新的。我还是得醉且醉吧,天下世事我不能管,也不必去管。这种心态看似消极,但却是作者当时处于贬谪逆境中的苦闷、痛楚心情的反应。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张先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此词既是一幅寒食节日的风俗画,又是一曲耄耋者恬静的夕阳颂。词的上片极写节日的欢乐,下片写欢乐后的幽静。上片从一旁观老翁的眼中写出热闹景象,热闹的景象中仍含有宁静的心情;下片幽静的月色下特意写了柳絮暗飘,亦可谓静中有动。
《寒食雨》苏轼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此诗不仅展现了宋代寒食的节令风俗,更将寒食节雨、寒食节独特的文化意象和人文精神,与东坡的身世遭遇紧密结合。反映作者谪居黄州时痛苦、压抑甚至是绝望的心理状态,表达了他的人生中现实与理想之间激烈的矛盾冲突。
《琐窗寒·寒食》周邦彦
暗柳啼鸦,单衣伫立,小帘朱户。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似楚江暝宿,风灯零乱,少年羁旅。
迟暮。嬉游处。正店舍无烟,禁城百五。旗亭唤酒,付与高阳俦侣。想东园、桃李自春,小唇秀靥今在否?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
此词描写作者年老远游思念家乡的凄凉感受。上片由今日而转入未来,再由未来转入昔日;下片重在写迟暮之年的作者对远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全词在忽此忽彼的时空转换中,吞吐复杂心绪;字句典雅,巧妙化用前人诗句而无雕琢之痕。
《壬辰寒食》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此诗是作者在为父亲扫墓时所写,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以及意欲归隐的愿望。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以及变法尚未能推行而意欲归隐的愿望。全诗语言清新峻拔,感人至深。
诗短情长
寒食节历经千百年的历史
伴随着岁月的流逝
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纵然历史翻云覆雨、沧海桑田
人们通过寒食节表达的心愿却亘古未变
并且沉淀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炎黄子孙的代代传承而承继到今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