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焦虑为何物

焦虑为何物

作者: 七月的后半生 | 来源:发表于2020-01-14 17:51 被阅读0次

    到年终了,与朋友们聊天,不知不觉发现大家都越来越焦虑,与朋友们聊得更多的就是如何缓解焦虑。

    一项针对2000名成年人的调查发现,62%的人认为生活正变得越来越令人焦虑。5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在过去5年里对金钱更加焦虑;对变老(40%)、外貌(32%)和职业发展(30%)的担忧也是焦虑的主要来源。

    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中国建设的具体目标和明确任务,指出“加强心理健康促进,有助于改善公众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公众幸福感”。

    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的重视。然而,大多数人始终不把精神心理问题当成严重的事。其实,焦虑感爆棚,心理压力过大,都会让自己的身心深受其害,我们该如何来减少焦虑,降低压力,让自己的生活幸福多一点呢?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焦虑的原因何在。

    第一,离不开手机。智能手机的发明无疑是伟大的,但同时也在悄悄地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虽然我们比以往交流得更多,却比以往更孤独。人类需要通过感官进行交流——无论是触摸、眼神、嗅觉以及其他联系,比如笑,甚至眼泪。这些都在数字交流中被忽略了。

    第二,过着“双重生活”。临床心理学家发现,许多人都过着双重生活:他们一方面想要展现出“与他人在一起很快乐”的形象,另一方面又关起门来用饮酒、暴饮暴食或出轨等方式来缓解焦虑。这些人通常是因为需要长时间、高强度地工作,以至于人前人后“分裂”,焦虑挥之不去。

    第三,对健康的担忧。人们对健康的忧虑越来越普遍了。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对健康有了更多的认识,很多医学常识的普及以及案例分享,但也可能会让我们患上“疑病症”。医院里常常能看到这样一群人,在检查结果还没出来前,就怀疑自己有很严重的问题。例如,排便习惯改变、进食后胃胀或者体重减轻,就觉得自己可能得了肠癌。

    第四,“看起来更完美”让人压力大。1/3的人表示,外貌形象会让他们感到焦虑。我们生活在一个名人和真人秀文化的世界里。这样的文化使得“普通人”都想变成公众眼中的偶像,人们对外表越来越关注。很多人由于“比上不足”而厌恶自己的外形,成为焦虑的根源。社交媒体也助长了这种焦虑和专注。

    第五,年轻人压力越来越大。一项调查发现,焦虑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从22岁开始,在32岁左右达到峰值。这符合著名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人们在二三十岁时面临双重压力,即亲密感与孤独感。人们需要找到合适的伴侣,但又担心无法很好地经营关系导致孤单终老。(来自人民健康网的调查)

    现代社会,焦虑是常态,我们应如何将这种焦虑转化成我们人生的动力呢?

    运动。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表示,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可以刺激大脑中一种化学物质——内啡肽的分泌,它能使人的身心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中。

    内啡肽又称为安多芬,是一种大脑分泌的类吗啡激素。之所以称作“内啡”,是指体内产生的类吗啡物质的意思,它能产生跟吗啡、鸦片剂一样的止痛、让人欣快的作用,相当于天然镇痛剂。从功能上讲,内啡肽除了能够缓解疼痛,还能调整不良情绪,使人身心愉悦,抵抗哀伤;还能改善失眠;调动神经内分泌系统,提高免疫力;振奋精神,激发创造力和改善工作效率。很多人在心情不好的时候不愿动,但躺着瞎想会让你的心情更糟,建议精神状态不好的时候,更要动起来。

    多大的运动合适呢?有研究表明,过于密集和高强度的运动反而会导致更多的焦虑、更高的神经紧张度。一般建议每两天一次的运动频率为宜,每次运动不宜超过90分钟。以前缺乏运动或不宜进行高强度运动的人可以选择快步走的方式,从每天15分钟,坚持一周后增加到20分钟、半小时,循序渐进,让身体慢慢适应,直到流汗的程度为宜。或者进行中等偏上强度的运动才能刺激内啡肽分泌,比如登山、篮球、羽毛球、跑步等,坚持30分钟以上即可。

    凡事皆正面。

    焦虑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无法正面的去看待它。始终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看待事物的发展。有一句话,你不够努力,说明你还不够焦虑。一旦你焦虑到极点,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自己的焦虑,这时焦虑就会转化为动力,推着你前行。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过不去的河。只要我们找到我们内心属于自己的力量,就不会被焦虑打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焦虑为何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ma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