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伤孩子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最伤孩子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作者: 春语_1 | 来源:发表于2022-11-21 06:55 被阅读0次

一句“闭嘴”,吓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隐藏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父母只有把对话建设在包容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拥有一个坦然真诚的孩子。

“悄悄地我走了,消失在妈妈的烦恼里,妈妈很高兴。”

这是纪录片《你好,小孩》中,一个小男孩随性创作的诗歌。

和孩子们一起写诗的傅首尔不禁感慨:孩子的表达能力总是超乎想象。

她又提及自己一直允许儿子顶嘴,鼓励他自由表达,尽情抒发,孩子也变得很会表达。

傅首尔建议所有父母:永远不要对孩子说闭嘴。

这不仅是父母育儿的智慧,也是孩子自我意识的开始。

01 即便时机、场合不对,也不要对孩子说“闭嘴”

很多时候,有些孩子不分场合乱说话,虽说童言无忌,但父母仍会觉得尴尬没面子。

这时,一些父母会粗暴地打断孩子,或者冷脸示意孩子闭嘴。

一次在餐厅吃饭,隔壁桌正在讨论大家都爱吃什么。

一个6、7岁的男孩说:我爸爱吃臭豆腐,吃完臭豆腐还爱放屁……

听到这里,爸爸脸色突变,高声怒斥孩子:这是你该说的话吗?赶紧闭嘴,没教养。

众人面面相觑,孩子被爸爸的样子吓坏,红红的眼睛泛起泪光。

对一些性格敏感的孩子,父母用不恰当的方式阻止他表达,很容易让他充满羞愧感。

从心理学上说,幼年期儿童会有“自罪倾向”。

即便自己没做错,但父母流露出的不悦态度,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有错。

孩子总是担忧说错话会引发恐怖的后果,进而对表达充满焦虑感。

这样的孩子在社交中宁愿逃避、沉默、附和,也不想承受随心表达的压力。

久而久之,回避成了孩子的防御方式。

它看似缓解了孩子的恐惧,却徒增了人际的烦恼。

02 即使没有精力、耐心,也不要对孩子说“闭嘴”

除了上述情况,也有些时候,父母已经很忙很累,只想安静会,奈何孩子不理解,依然喋喋不休。

综艺《童声朗朗》有一期,女儿爱说话,总想和妈妈分享一切大事小情。

妈妈不善言辞便敷衍地“嗯啊”答应,目的是想让孩子快点闭嘴。

当然啦,妈妈的态度女儿尽收眼底。

懂事的孩子不再说话,但内心深处充满失落和不解。

孩子的话痨行为,特别6岁之前单调乏味的语言,如果父母一直倾听和回应,也会疲惫崩溃。

只不过想安静便让孩子闭嘴,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但孩子的心声也被隔绝在外。

心理学家李子勋说:人的知觉方式很大程度受到早年母婴关系中回复式双向互动的影响,相互的心理投注与内化让孩子获得亲密感,自尊和自信。

表达和回应真正的意义,是在言语的助力下,培养孩子人际关系的从容感。

自己不想听便压制孩子的话语权,长此以往,孩子不会说,也不会听。

其一,他很难辨别他人说话的意图。其二,他很难为自己的感受辩护。

让孩子闭嘴,他最终失去的是对自我的坚持与维护。

没有心与心的碰撞,孩子的关系世界注定只有片面的误解。

03 即使冒犯和不敬,也不要对孩子说“闭嘴”

知乎网友讲过一个故事。

放寒假时,母亲批评她在家就知道玩手机,不好好学习。

她解释自己全天都有课,总不能24小时都在做题。

只是一句简单的辩解,被冒犯的母亲却解读出“顶嘴”的味道,于是继续攻击孩子。

说就是顶嘴,不说还觉得委屈,网友的选择只有沉默。

虽然冷静下来,她也理解母亲的初衷是希望她用心学习,将来好走出小地方。

但理解不代表不受伤。

当父母用权威身份压制孩子话语权,不被平等对待的孩子内心充满委屈和愤怒。

从心理学上说,孩子容易将想象和感觉混为一谈。

哪怕父母好心好意,但用感受表达,用情绪对话,孩子接收到的则是否定和拒绝。

无论成人或孩子,一个人的意志情感被奴役,认知与情绪会被仇恨左右。

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有了身体力量的加持,就有了叛逆反抗的资本。

他们用离经叛道争取被尊重的权利。

但在人际关系中,经常将不同意见视为否定,分歧视为针对,偏激独断,不是自我破坏,就是攻击他人。

让孩子闭嘴,看似有效,却是最无力的沟通方式。

因为孩子的沉默不代表服从,没有服从又哪来的服气呢?

04 父母如何与孩子对话

武汉大学副教授叶李老师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儿时的她在学校有些自闭,但回家后却是个小话痨。

幸运的是,她的母亲不但没厌烦,还愿意与她深入地对话交流。

长此以往,她发现自己说话越来越有思路,表达越来越有逻辑。

爱说话并不是坏事,孩子只有爱说,才能渐渐会说。

身为父母,我们首先要用包容的心态看待孩子的表达欲。

唯有心态的平和,才能让孩子的童言童语进化出自信强大。

其次,接纳孩子,让孩子把话说完。

曾看过一个故事。

女儿将桌上的苹果咬完又放下,妈妈担心女儿糟蹋食物,但在批评之前,还是压住火气问她原因。

原来女儿是想尝尝哪个甜,好留给妈妈。

让孩子把话说完是亲子关系中最动人的礼物。

只有完整地表达,才能回避关系中的片面与误解。

只有完全领会孩子的心声,亲子的关系才会心心相印。

最后,即便现在无法倾听,父母也要有技巧地打断孩子的话。

我们可以坦诚地解释:我现在有点忙,等有时间了,我们慢慢谈,好吗?

父母的商量和问询会让他充满尊重感,当他被平等对待,他才会平和待人。

要是孩子说话不分场合,演员蔡国庆的做法就很好。

在一次节目中,大家在聊出场费,7岁的儿子脱口而出:我爸的出场费有时8千,有时1万。

儿子的爆料让蔡国庆猝不及防,他假装对儿子瞪大眼睛,微笑着示意他停止。

看见爸爸的表情,孩子心领神会,不再说下去。

其他人打打圆场,这个话题便过去了。

温和地制止孩子,私下再和他强调:家里的一些事是隐私,不可以和别人分享。

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也能让孩子学会说话的规矩。

05

总的来说,千万不要跟孩子说闭嘴。

当父母说出闭嘴二字时,这个行为本身已经影响到亲子关系了。

对话的意义,不是简单地说话,而是父母用语言关心孩子的需求,肯定孩子的坦诚,接纳孩子的对错。

只有在对话中表达,我们才有机会了解孩子。

只有在说错中容许,我们才有机会纠正孩子。

只有在倾诉中观察,我们才有机会理解孩子。

只有在问题中解答,我们才有机会走近孩子。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听众,也是他理解尊严、感受、自我的开始。

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就是给关系一个机会。

让孩子说话,就是在告诉他,因为爱你,所以请相信我。

相关文章

  • 最伤孩子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一句“闭嘴”,吓退了孩子表达的勇气,隐藏了孩子内心的想法。 父母只有把对话建设在包容和尊重的基础上,才能拥有一个坦...

  • 2018-1-25焦点父母课堂一期班董涛分享第一百零一天

    今天看了篇文章,分享一下: 最伤孩子的爸爸,永远是这7种! 有人说,在女孩眼中,爸爸是她小时候的依靠,未来想要嫁人...

  • 0803拆文

    拆文 一、标题:伤孩子最深的,永远是这3个字 文章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uc...

  • 治愈系

    看不厌的永远是这最蓝的天

  • 家//伤的永远是最亲近的人

    1、他头疼3天,你心急如焚;催促吃药,他觉得睡一觉能挺过去,“守着医生都不看病,睡三天怎么没好,咋不疼死”,明明是...

  • 《记我的一次支教之行》

    孩子永远是最恼人与最可人的。 ——题记 ...

  • 孩子永远是最真诚的

    孩子爸爸再也不和你喊了……对不起,以后每天爸爸都陪着你开心的玩

  • 最伤孩子的几种父母

    【摘录微信的文章】 「你看看人家孩子!」 「你看看人家孩子!」 送女儿上钢琴课,遇上一位母亲对自己的女儿大声训斥。...

  • 利益

    人类最现实的一面都是被利益这两个字出卖的. 可人类最贪婪的还是利益这两个字.呵呵 其实什么、孩子长大幸福就好、孩子...

  •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请父母嘴下留情!外,最易被孩子模仿的六种言行。 最伤孩子的十句话,父母请嘴下留情! 父母都是望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伤孩子的,永远是这两个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cymgxdtx.html